本人开封人来回答这个问题!现在通常认为古代的东京为东京汴梁东京梦华录,因为北宋时期的东京汴梁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大都市,繁华可见一斑,具体可见清明上河图!

其实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8座东京城东京梦华录,按时间顺序分列总结如下(附注所对应的建都政权、建都性质):

1.洛阳(河南洛阳)东京梦华录:东汉首都、北周陪都、隋朝首都、唐朝陪都、唐末首都、后唐首都

2.谯城(安徽亳州):曹魏陪都

3.开封(河南开封):后梁首都、后晋首都、后汉首都、后周首都、北宋首都

4.江都(江苏扬州):南唐陪都

5.越州(浙江绍兴):吴越陪都

6.龙原(吉林珲春):渤海陪都

7.辽阳(辽宁辽阳):辽朝陪都、金朝陪都

8.兴庆(宁夏银川):西夏首都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东京梦华录:古代的“东京”和日本的“东京”是一个地方吗?

《东京梦华录》所记述的,从都城的范围到皇宫建筑,从官署的处所到城内的街坊,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歌舞曲艺到婚丧习俗,几乎无所不包,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民风时尚,同时也能感受到宋代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城市生活。

作品赏析

《东京梦华录》大致包括这几方面的内容:京城的外城、内城及河道桥梁、皇宫内外官署衙门的分布及位置、城内的街巷坊市、店铺酒楼,朝廷朝会、郊祭大典,当时东京的汉族民风习俗、时令节日,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等,几乎无所不包。

插图

孟元老的自序追述了当年的繁胜:“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秀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第一卷中大宋都城描述,据说可以边读边用笔画,读完后整个京城平面图也就画下来了。开封有宫、里、外三道城墙,把这个城市化为若干区域。宫城即皇城,宫城周长五里,南面三门,东、西、北三面各仅一门,东西门之间有一横街,街南为中央政府机构所在地,街北为皇帝居住生活区。由于宫城原来规模较小,宋徽宗时在宫城外北部营建延福新宫,实为宫城的延伸和扩大。里城,又名旧城,即唐代汴州旧城,周长二十里,除东面两门外,其余三面各三门。外城,改筑后周长五十里,城高四丈,城楼建筑宏伟壮丽。城外有护城濠,名叫护龙河,比汴河宽三倍。外城南面三门,东面两门,北面四门,西面三门,另有水门多座。

,东京梦华录,的的确确拜读过,的确是了解宋朝都城制度方位的不二法宝,

东京梦华录:古代的“东京”和日本的“东京”是一个地方吗?

由于是在开封上的大学,对宋都城有一些向往便去了解,现如今的开封旧城变化不大,曾经看过一个笑话,1949年退往台湾的国民党老兵,50年后返回开封仍能找到其家庭旧址,先入心,刚刚挖掘的州桥遗址等等一系列的遗址,可以说东京梦华录给了很大的帮助。

东京梦华录:古代的“东京”和日本的“东京”是一个地方吗?

现在具体讲一下 东京梦华录 这本书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年-1125年)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东京梦华录》一书共提到的一百多家店铺中,酒楼和各种饮食店就占有半数以上。城中有“白矾楼”(后改为“丰乐楼”)、“潘家楼”、“欣乐楼”(即“任店”)、“遇仙正店”、“中山正店”、“高阳正店”、“清风楼”、“长庆楼”、“八仙楼”、“班楼”、“张八家园宅正店”、“王家正店”、“李七家正店”、“仁和正店”、“会仙楼正店”等大型高级酒楼“七十二户”。其中如著名的丰乐楼,“宣和间,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

就像开封现如今的樊楼,还有清明上河园都是依照这本书当时的描写所见

不过想了解一个城市,除了去书上看了解,最好还是实地去这些城市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