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元帅给斯大林出招空城计故事:空城计

空城计故事:有现实版的《空城计》故事吗?你怎么看《空城计》?

二战前,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听取军事将领对法国马其诺防线作用的看法,当时在苏联养伤的林彪元帅也应邀参加。会议上大多数苏联元帅和将军都坚信马其诺防线坚不可摧。但林彪元帅却不以为然地道: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用的时候,它是钢铁长城,无坚不摧空城计故事;没用的时候,它是一堆垃圾,不值半文。只有正面攻打马其诺防线,防线才会起作用,如果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从侧翼作大规模迂回,马其诺防线就会毫无用处。在中国苏区的反“围剿”作战中,我们红军经常使用这样的战术。

空城计故事:有现实版的《空城计》故事吗?你怎么看《空城计》?

斯大林和苏军领导人都认为这种想法过于离奇和不合常规空城计故事,但几个月后当德军的坦克突击集团绕过马其诺防线,以闪电式的攻势直插法国腹地时,斯大林和他的将军们才大吃一惊,佩服林彪元帅的判断。

空城计故事:有现实版的《空城计》故事吗?你怎么看《空城计》?

不久,德国“闪击”波兰,进入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召开军事会议,听取军事将领的意见。还在苏联养伤的林彪又一次应邀参加会议。当时,由于苏联高层的误判,苏联百万大军在外线防守,斯大林格勒兵力薄弱,开战死拚纯粹是"以卵击石”,怎么办?

林彪元帅在会上谈了自己的看法,就是建议采取“空城计”。斯大林一边听一边说“好”。

林彪元帅建议斯大林格勒政府官员正常办公,全城照样开放营业,不能表露丝毫紧张气氛。

这给德国军队造成一个错觉,以为苏联已经有准备有防范,犹豫不决,迟迟不进攻,数小时后,斯大林已将外围部队调动部署完毕,一下子就在斯大林格勒歼灭德军一二百个团。随后又指挥一路大军进行大反攻,一直把德军赶出苏联国土。

这个空城计,一下子让苏军统帅得到“喘息”,也是斯文林器重林彪元帅的原因之一。

百年、千年之前的历史,我们只有查看史料,搜求私人记闻、民间传说,和掘墓挖坟,来考证猜想其真实情形了,至于现在盛传的时空穿越,谎诞不经,实难相信。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其真实的情形,有时真的很不好弄清。就是正史、私人笔记和传说,那都是事件发生之后所作的了,离事件发生时间越近,记载也就越比较可信,亲身经历者的记述,自然可信性更大。

三国时期诸葛亮摆设空城计吓跑司马懿大军一事,不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编造的,而是出自魏晋时期一个叫郭冲的人所记述的郭冲五事之一,被一百多年后南朝著名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所引用,裴松之对此进行了有力反驳,认为没有此事,为郭冲误记。郭冲记述是这样的:亮屯于阳平,谴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返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裴松之辩解说当时抗蜀领兵主帅是张郃,司马懿远在洛阳,不可能这么快到来;既然司马懿知道亮兵少力弱,何不围城?再者司马懿率二十万大军对抗诸葛亮,这么大的事,陈寿《三国志》中为什么没有记载?因此他说空城计一说不实。

至于诸葛亮空城计真假与否,现在真的很难辨别,有些事件真的出乎人的意料,比如战国时期的完璧归赵,就真的令人匪夷所思;秦国统一全国,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国独存,就因有一唐雎不辱使命?三国时真有诸葛亮木牛流马运粮?后人只能凭一些史料、默记、传闻等材料来进行逻辑推理,以最大可能地肯定或否定一些事件的真假有无。《三国演义》的作者正是采信了这一记述,添油加醋,让空城计更生动,更深入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