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提的问题包括文章的内容,作者,背景
简介《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许地山简介。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创作背景许地山生逢甲午战败中被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变乱时期,父亲当时率部奋力抵抗日侵,不敌而败,年幼的许地山却对这份国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之后随父亲迁居回大陆福建许地山简介。19岁时,家境拮据,许地山开始自谋生活。21岁那年由于家道贫苦,不得不赴离家甚远的缅甸仰光任教, 在仰光的三年时间里,远离亲人和故乡的许地山,经历了种种艰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许地山写文章、开会、演讲,在示威游行中冲锋在前,不畏强幕,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先锋战士。1919年的“五四”时期,是“人的自觉”和“个性解放”的时代。
作者简介许地山(1893年2月出生于台湾许地山简介,许地山 1941年8月病逝),笔名落花生,中国现代作家。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1年,与茅盾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学。1927年,回到中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执教。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解放者》、散文集《空山灵雨》等
据传"清明上河图"这件北宋张泽端绘画的举世闻名的稀世国宝级作品,就是徐大师用重金从国外追回并献给国家的,不知对否?大师倾尽一生,专研美术,他早年曾去法国巴黎研习西洋油画,并取得优异的成,另洋人刮目相看,回国后,又加入郭沫若当时领导的抗战三厅,继续用手中的画笔战斗,由于他功底扎实,勤学苦练,把西画中的素描艺法融入到中阎画中来,创造出自己的独特画法,给国画贯以全新的理念,打破了国画过去只注重点线,而不以面来画的旧格式,他画中的人物,下至底层的工农大众,上至神仙及飞禽走兽,花草虫鱼等,无不生动可爱,尤期他画的裸体人物,个个给人逼真的感觉,充分体现了大师的高超精湛的画技,总之,大师是中国画坛继往开来的屈指可数的顶级人材,说他是渣男的人,好好去百度查一下吧。
评价一个人,中国有句古话:"知人论世”。即把评价一个人必须要和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可以理解为“论世以知人”。
周作人所处的历史时代是“五四”时期。众所周知,“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它所举的两面旗帜是民主和科学。当时,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在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理论倡导下,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主张“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学”,要排斥、反对“非人的文学”。周作人在《平民的文学》中,提出了“为人生的文学”口号,后来被“文学研学会”作家所采用。
作为鲁迅胞弟的周作人,在他一生的早期,追随兄长鲁迅,还是比较进步积极的。不要因为后期当了汉奸而全面否定他,这样也不符合历史事实,也对他不公平。
纵观周作人一生,论者认为周作人身兼“叛逆”和“隐士”双重人格。他不像鲁迅那样金刚怒目,大义凛然。鲁迅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周作人则相反,生性懦弱,惧内,就因为惧内而听信日本老婆的挑唆和鲁迅分道扬镳了,就像他的文章一样,平淡冲和。他的归宿令人唏嘘,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的确不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