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办长里村中北部,面向正南方向,有一高约10米邵力子、周长100米的方形夯土建筑,原为土台,在夯土中曾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器皿遗物,为上古文化遗址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

夯土台外包一层青砖砌为砖台邵力子,正南面为一宽8米的45度斜坡,周围修有0.8米高的青砖护栏,中间是3米多宽的水泥抹平面,书写“仓颉造字台”5个隶书体雕塑大字;两边对称的修有2米宽的36步台阶,台上为长8米,宽4米的平面,外围东、西两边是高大雪松;北后面是茂密地银杏树。

据史料记载:西周穆王曾在终南山造中天台邵力子,建神庙,名叫“三会道场”,后改称“三会寺”。

汉、魏以后,“三会寺”内修建了此“仓颉造字台”至今。

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亲笔书写“仓颉造字台”石碑立于台旁,残部石碑至今犹存。

《雍胜略》记载:“‘三会寺’有台,即仓颉造书处。”

《法苑珠林》记载:“唐西明寺道宣律师逐静,在京师城南故天业寺修道。忽有一人来至律师所问:‘今西京高四土台,俗云是仓颉造书台,如何?’答曰:‘仓颉于此台上,增土造台,观鸟迹者,非无其事。’”

唐代上官昭容《驾幸“三会寺”》诗中有:“释子谈经处,轩辕刻字留。”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题“三会寺”仓颉造书台》诗:“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

武则天时期,李峤和上官婉儿诗云:“古台仓颉里,新邑紫泉居;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1923年来到“仓颉造字台”旁,看一石碑上刻有“普度监里”4个大字,甚感不快。他说:“仓颉是斯文始祖,怎能搞成‘普度监里’了呢!”令人铲掉了这4个字。(编者注:此处“监”应释为通,即镜子;“里”当作内部讲,故“普度监里”当为使人彻底明白之意,乃康有为理解有误。)

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国民党陕西省主席邵力子曾陪同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等参观此台,并建议在此建一所“仓颉大学”,后因故未果。

解放后西安市人民政府曾对“仓颉造字台”进行砖砌维修,以做完好保存。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具有36级台阶的“仓颉造字台”。

美国国会图书馆三座馆舍之一的约翰·亚当斯大楼主要出口处铜门上,镶嵌着12位对世界文字有影响的各国传说人物,仓颉便在其中。

美国国会博物馆有馆藏“仓颉造字碑”(绿玉石质)一块。

仓颉,原姓侯冈(gāng),名颉(jié),号史皇氏,俗称仓颉先师 ,享年110岁。

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左史官(沮诵为右史官)。

据历史记载:轩辕黄帝兴起之后,黄帝的左史官仓颉、受鸟兽足迹的启迪,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六类象形文字:一类是指代事情的字,如“上、下”;二是指形象字,如“日、月”;三是指形声字,如“江、河”;四是指会意字,如“武、信”;五是指转注字,如“老、考”;六是指假借字,如“令、长”。所以自黄帝到夏商周三代,文字一直沿用未曾改动。

仓颉造字成功之日,举国欢腾,感动上苍,把谷子像雨一样哗哗地降下来,吓得鬼怪夜里啾啾地哭起来,即《淮南子》记载的"天雨粟,鬼夜啼。”

黄帝感激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堪称“人文始祖”。

《荀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韩非子·五蠹》记载:“昔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说文解字·序》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南北朝后期及唐代佛教传说,仓颉与印度创造梵文和“伽书”(佉楼文)的仙人是三兄弟,“梵天”派他们三人下凡,分赴天竺与中华两地造字。

宋代·罗泌撰《禅通纪》记载:“仓帝史皇氏,姓侯冈,名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龙颜侈侈,四目灵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仓颉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中国汉字的发明,结束了堆石、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启了人类文明之先河,在华夏,说起文化,必谈及文字,一谈及文字,必说起仓颉造字,文字传播的地方,都有他的足迹,人们纪念他,也在于仓颉的伟大功绩以及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

人们崇仰文字,崇拜仓颉,把仓颉作为神和圣来祭祀、供奉。

然而,这么一个神圣而又珍稀的古遗迹,被西安市公安局2004年改建成了“西安市公安局警犬基地”。

从此这个神圣的古遗迹,院墙高筑、大门紧锁、公安值守、戒备森严,任何人不得靠近“仓颉造字台”半步。

“仓颉造字台”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消声灭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