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农村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到底什么时候入伏呢入伏从哪一天开始算起?今天已经是6月7号了,今年我国的夏至节气是在6月21日,下次节气一旦到来,就意味着真正的夏天即将来临。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夏至节气一过,气温将会越来越高,直到三伏天气温达到最高值。
2020年夏至在6月21日到来入伏从哪一天开始算起,按照农村老话“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就是说从夏至当天开始计算的第3个庚日就是三伏天的出伏,也就是我们说的入伏。所谓三伏天分为头伏,中伏,末伏,一般情况下三伏天都是30天,但是有时候可能中伏会时间比较长,达到20天。
2019年三伏天的中伏就是有20天入伏从哪一天开始算起,所以去年三伏天的时间持续了40天的时间,整个夏天都是非常的炎热。不过2020年三伏天又将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为今年的三伏天也是40天,其中中伏有20天的时间。
最近这段时间我国的南方地区持续下大雨,所以相对来说并不是特别的炎热,几乎每天都会下雨,但是一旦到了夏至,雨水将会越来越少,直到进入三伏天几乎不会下雨。所以三伏天漫长的40天之内是人们比较难以忍受的天气,往往会觉得非常的闷热,如果离开空调可能都没有办法活了。
而且三伏天虽然天气非常的炎热,但是有很多的忌讳,三伏天不能够吃冰冷的食物,但是在最炎热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抵挡冰凉食物的诱惑。如果三伏天吃过多的冰冷食物,往往对身体不好。希望大家在进入三伏天之后,能够注意身体,少吃冰凉的食物。
谢邀。
“夏至三庚入头伏”这句俗语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用来判断伏天开始时间的,这也是农耕文明的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千百年来对气象观察所得的结论,到如今虽然全球气候变暖,但依然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的传承。
正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就是三伏天,我国古代使用的是传统的农历历法,老祖宗说“夏至三庚伏”通常也是以农历为准,意思是说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日子。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伏天通常指的是头伏、中伏、末伏,一般头伏和末伏的时间长短是一致的,都是10天,而中伏有的年份有20天,有的年份有10天。
因为每年夏至节气的农历时间是不固定的,因此每年真正的伏天从哪天开始也是不固定的,通常都是以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入伏第一天。
庚日是古人根据“天干地支纪年法”来计算的,古人根据阴阳五行相克来确定伏天的开始,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十个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因此天干一个周期为10天,一个庚日的周期也就为10天。
拿今年(2019)来说,今年夏至节气是在6月21日(农历五月十九),而今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所以今年入伏是从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开始的。
我对象从事中医医学的,夏天他给病人做针灸康复,通常也是按照入伏前后的时间来进行调理,今年她跟往年一样,早早就计划了今年的伏灸日期。这个日期完全根据今年入伏时间来规划,分为入伏前10天的治疗,头伏的治疗,中伏的治疗,末伏的治疗,以及末伏后10天治疗。
从表中不难发现,今年头伏时间是从7月12日-7月21日;中伏是从7月22日-8月10日;末伏是从8月11日-8月20日。也就是说今年的伏天总共有40天。
为什么今年的伏天会有40天?这就要从夏至到立秋之间的庚日数目来算了,一般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为头伏,而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那么夏至到立秋之间如果有4个庚日,第4个庚日就是中伏,也就是中伏为10天。但是今年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头伏为第3个庚日,那么中伏就要经历2个庚日,也就是20天。因此今年的伏天总共有40天。
不过入伏从每年夏至第三个庚日算起,是很有道理的,有时候你都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要知道每年第三个庚日,属于太阳照射热量和地球反射热量相同的日子,这个理论拿到现在是需要运用高科技才能确定,而古人仅仅通过长期的观察天象就能确定。
(文/阿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