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 洋人照会"是一个叫罗嘉杰的粮道秘密送来的庚子事件。而根据罗嘉杰自己说法,这是他"通过关系 弄到手的"。在帝国与各 国的关系处在千钧一发的危险关口时,这份" 洋人照会"中的每一条内容都是一根导致战争的导火索。不要说洋人们提出要夺取帝国政府 的财政和兵权就等于是颠覆帝国的政权,而更令慈禧万般难受的是,洋人们公开支持她要废 除的光绪皇帝,明确"勒令"她放弃权力下台。 慈禧决不会容忍这样的挑衅。 史料记载:"太后阅之,外人无礼至此,予誓必报之。"
这真是见了鬼了,罗嘉杰一个粮道官员,与外交毫不沾边儿,他能把这么一个至关重要的文件弄到手庚子事件?还让满朝文武包括慈禧太后信以为真,这背后要是没人操作,鬼才信呢?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一个说法
造假者,载漪也庚子事件。售假者,荣禄也。
制造这样一份"假照会",载漪有充分的"作案动机",因为他的儿子溥儁是皇储大阿哥,要不是洋人阻拦,他儿子已经是皇帝了,当时在整个帝国内,只有这个端郡王载漪更急切地想让帝国和洋人立刻真枪实弹打起来。因为不把洋人们赶走,或者把洋人们打服 ,他的儿子就别想登上帝国的龙位。而要和洋人们"和平解决",就等于宣布他的梦想的破灭。
可是慈禧还是犹豫不决,这一点令他寝食不宁,坐卧难安。在最后的时刻,他必须要想出一个能够促使太后下决心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你不是还对洋人们还报有幻想吗?洋人们可要对你不客气了! 帝国没有人不知道慈禧的最大特点,同时也是最大的弱点:爱权力胜过爱一切。 但是,载漪能够制造出假照会,可要是由他直接送给慈禧,恐怕会让慈禧看出来破绽。老佛爷精得很,对谁的话都不会轻信,满朝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荣禄。
载漪和荣禄,从官场上 讲,可以说是一对在慈禧面前争宠的死对头。载漪知道荣禄对他们载家兄弟压根儿就看不起,载家兄弟如今纷纷掌握军政大权的现实也是荣禄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会夺了他在太后面前的风光。但是,载漪太了解荣禄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可以肯定地说, 只要假照会到了荣禄手里,他就会当真地送给太后,一刻都不会耽误。
载漪说对了!作为帝国最精明的官员,荣禄从那个罗粮道手里接过"洋人照会"的时候,他只扫了一眼就知道是假的,而且马上就明白是谁、为什么造的假,同时,他几乎是立即便决定了,把这个玩意儿赶快送给太后。他头脑的运算程序是
第一,弄来这么一个关系到太后最切身利益的东西,是有大功的;而太后知道,罗嘉杰是自己的人,这东西等于是自己弄到的。把照会直接而迅速地送给太后,说明自己和太后一直同心同德。后果无论怎样,此举定能加强太后对自己的信任甚至是依靠。
第二,如果真的把洋人打败了,载漪当上了太上皇, 就凭自己的这个举动,也只能得势而不会吃亏。
第三,如果洋人们将来占了上风,自己可以 "反戈一击",站出来揭发载漪的"造假罪行",闹不好在洋人那里还有功可立,至少会在和洋人们过不去这一点上有一个开脱自己的办法。
历史证明,后来荣禄执行了第三点,他"揭发"了载漪,成为没有被洋人们列入"惩办名单 "的帝国最重要的官员之一,尽管他是围剿所有洋人的军队名义上的总司令!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当时的荣禄,对一旦把这样的假货送到慈禧那里,对整个帝国的命运意 味着什么,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 以"难得糊涂"为座右铭的荣禄从来没有在事关"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糊涂过:自身的命运永远重要于国家的命运!
戊戌维新光绪被软禁后已离开权利中枢 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慈禧想废黜但内外部压力大不同意 庚子事变时光绪啥都做不了 事变开始慈禧想坐山观虎斗 拳民是刁民 洋人要割地赔款分权利 都不是好东西 洋人还认为光绪应该是领导更让慈禧不爽 朝中守旧派支持拳民 后来局势恶化不可控制 德国公使被杀 慈禧因为列强要求她退位居然对全部列强同时宣战 外强政府达成妥协 八国联军成军 清军战败 联军占领北京 慈禧和光绪西逃 逃时就想自己死前让光绪殉死 后来都跑了 珍妃入井了 和谈是慈禧命令李鸿章和奕劻谈的 和光绪没啥关系 光绪一直被软禁到最后被毒死 呜呼我中华 赔款一人一两以示侮辱
不是歧视满人 不是歧视女人 但他们因为总是弱势心态 不适合领导中国 总把自己的小利益放在全国全民族利益之上 总牺牲全中华的利益让位自己的小利益 后来被推翻被盗墓是报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