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给予的独特的幸运或许传给了这位传奇女子。那这位女子又是谁呢?她又经历了什么一步步从宫女到位高权重的太皇太后的。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窦太后。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后和姓窦的太后有很多西汉窦太后,但是幸运的可能没有几个。不是经历了难以承受的过往就是在政变中利益争夺中艰难的成长。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是这样的。这其中有这样一位女子,她从宫女到太后,并开创盛世,一生都在被命运垂青,被称为“史上最幸运女人”,她就是汉景帝刘启的母亲——窦太后。 窦太后就属西汉时期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后。窦太后名为窦漪房,出生在汉高祖初年,出生地为清河郡观津县。窦氏出生贫寒,她的父亲为了躲避战乱,隐居河边却不幸坠河而死,留下了她和两个兄弟。

西汉窦太后:从卑微至极的宫女,到把持权柄的老妪,西汉窦太后是如何发迹的?

关于窦太后的经历大概是这样的。汉初西汉窦太后,朝廷到清河来招募宫女,窦氏被选入进宫。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吕后作为皇太后掌管政权。当时,吕后挑选了一些宫女赏赐给各个诸侯王,而窦氏就在其中。本是侍候人的宫女并无什么欢喜可言,但是这偏偏就是窦太后开始命运反转的开始。 窦氏被分给了代王刘恒,并且刘恒很喜欢这位妙龄少女。得到代王刘恒的喜欢很快便将她封为“美人”,并与窦氏生有一女二男。 我们知道在古代有子嗣对于一个寻常女子的重要何况对皇家则意味的什么?说说窦太后的三个孩子分别是谁呢? 女儿叫刘嫖,日后的馆陶公主,儿子分别叫刘启和刘武,这其中刘启就是汉景帝。

西汉窦太后:从卑微至极的宫女,到把持权柄的老妪,西汉窦太后是如何发迹的?

高后八年西汉窦太后,吕后去世。群臣拥护刘恒回京即位,为汉文帝。在汉文帝即位数月之后,有司上书请求立太子,此时,由于先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都相继病逝,太子的位置也就悬空了?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也必须要立太子。有司认为窦氏所生的刘启可以立为太子。汉文帝同意有司的看法,于是在元年立刘启为太子,并大赦天下。那么一方面从立太子可以看出不但占了天时、地力、也占了人合。天时就是先皇后所有的儿子都死了,那么是皇上的儿子便都有机会成为下一位太子。地力便是形势不允许国家无太子, 这不利于统治者的世袭制。人和便是有大臣积极的推荐与其母窦太后的独宠。

西汉窦太后:从卑微至极的宫女,到把持权柄的老妪,西汉窦太后是如何发迹的?

一方面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王后已经去世了,因此在他即位之后一直没有皇后。立太子完成后自然要立其母的。这时有司上书请立皇后,薄太后建议让太子的母亲为皇后。于是,汉文帝立窦氏为皇后,这里就可以看出母凭子贵的道理了,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窦太后与汉武帝

窦太后与汉武帝均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两人皆有政治才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窦太后与汉武帝乃祖孙关系。

窦太后出身贫寒,年幼便以家人子的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吕太后赐给代王刘恒。虽然她开始并不情愿到代国,可这一去改变了她的一生。她受到刘恒的独宠,刘恒登基后她被封为皇后。她的儿子刘启登基她被尊为皇太后,之后汉武帝刘彻即位她被尊为太皇太后。

汉武帝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他天资聪慧,有政治才能。在其母王皇后和馆陶公主的帮助下登上太子之位,景帝逝世后,年仅16岁的他便登上大位。但是年龄太小面对国家棘手的问题时可能就显得捉襟见肘了。那么身在皇宫的窦太后具备能力与野心的她自然也愿意去帮助孙子去更好的巩固江山。但是另一方面汉武帝接受帮助的同时也自然会受到势力的压制,一个是外祖母窦太后,一个是母亲王皇后。但最终经过他的坚忍和努力,最终成就了西汉的繁荣。

汉武帝即位时,因为年纪太小,初期在朝政上有祖母窦太后听证,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强大的汉武帝逐渐能够掌握大权和组建自己的党羽了,窦太后的去逝最终夺回大权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西汉的繁荣。我们可以分析出窦太后从宫女受宠到册封生下子嗣―― 其子嗣被立太子她封皇后―― 到孙子成皇上又成皇太后。这都无形的为了她的地位加固加固在加固, 所以成功才干重要运气也极为重要。

窦太后的才干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政治上的理念的不同。窦太后喜好黄老思想。而天生具有叛逆性格的刘彻却渴望改革当下的一些礼制规范,他认识董仲舒后决定推崇儒术。而这一思想正好与窦太后的黄老思想是相左的。这引起了窦太后的不满,强制干涉他停止了改革。汉武帝对此有怨言但他知道自己没有实力与祖母抗衡,他开始坚忍,不露锋芒。最终在窦太后离世后,他掌握大权,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

汉武帝对窦太后干涉朝政虽然有怨言,但他也感谢窦太后在初期帮自己稳定了局势,成就后来的自己。

有史料记载窦太后是很宠爱刘武的

梁王刘武是刘恒和窦漪房的小儿子,也是汉景帝刘启唯一的同胞兄弟。窦太后偏爱刘武,甚至想让刘启传位与刘武,这种违反祖制的事情,聪明绝顶的她为什么执意这么做呢?她会为了个人喜好来拿这种事情开玩笑么?

其实不是,刘启和窦太后的争夺,其实就是黄老之术和儒家的争夺。当时刘启曾经在宴席上亲口说要将皇位传给弟弟,但是朝中的袁盎等人坚决不同意,刘武一怒之下甚至找人暗杀他。自刘邦自来,兄终弟及的事情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所以刘武是不可能当皇上的,何况刘武的年龄不一定比刘启年轻多少,传到他的几率也不会大。

但是窦漪房还是坚持己见,有人分析,窦漪房这样做是为了继续掌权。但是刘启在位的时候,大权依然在窦漪房手中,换不换一个儿子对她来说没有什么实质影响。她何尝不明白,袁盎等人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反对刘武,是刘启这个皇上在背后支持,但是她必须这样,才能推行黄老之术坚持自己的己见,事实也证明她是对的。

刘启本人对于黄老之术是不大喜欢的,也不是太人认同曾经有一个儒生因为在窦太后面前说了一些黄老之术不好的话,一气之下被窦漪房发配到野猪圈,差点成了烂泥,要不是刘启相助,早就没命了。可以知道的是窦太后有多在意黄老之术。在执政有生之年她是想推行皇老之术的。可是一旦刘启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窦漪房的控制力就没有那么强了,推行黄老之术也会受到阻碍。

后世证明也是如此。西汉的局势不适合推行儒家之术,正是由于刘启儿子的做法,让汉朝走了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