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北朝历史、时间梳理
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称帝,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南北朝历史;公元263年强大起来的魏国南下灭蜀,三国鼎立局面被打破;在曹丕为魏国皇帝之时,司马懿就在魏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后司马家的司马昭和司马师的权力更是不断膨胀,到了司马炎时期也就是司马懿的孙子辈时,司马家族已经基本完全掌控了朝政,于是在公元266年司马炎废掉魏元帝自立为帝是为晋武帝,开创西晋王朝;公元280年,西晋灭掉孙吴政权,最终统一全国;
公元316年南北朝历史,西晋被匈奴所灭,西晋剩余的皇室血脉和北方的一些世家大族纷纷开始南迁,史称”永嘉南渡“;公元317年,西晋皇室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东晋政权,与北方”十六国“政权对立,从此开始南北分治的历史时期,在北方政权的建立者是少数民族,在南方是汉人建立政权,这一时期南方的政治呈现出一种“政局动荡,更迭频繁”的特点,而北方则是“多个政权同时并存,战乱不断”。
二、重大历史事件
①东汉末期:公元200年官渡之战(袁绍VS曹操)中袁绍的失败标志着曹操统一北方的最大障碍被扫除,自此之后越过黄河,北方再无可以阻挡曹操雄兵之人,曹操将运用他的才能将一座座城池收归麾下,所以它的影响即是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②东汉末期: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VS孙刘联军)爆发,这场战役对当时整个局势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当时曹操刚刚北征乌桓胜利归来,有着“老骥伏枥,烈士暮年”的雄心壮志,北方已在手中,现在只需要再进一步,打下南方,就可以完成一代伟业,然而现实却给他上了最生动的一课,曹操最终狼狈败走华容道,逃回北方;而孙刘联军虽然胜利,但是这场战争也耗费了两方大量的人力物力,没有能力乘胜追击,所以战后三方都没有统一的实力,却都拥有一颗一统天下的雄心,于是三方心照不宣开始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为最终的统一做准备,所以我们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影响)。
③西晋初年:八王之乱分为两个阶段,持续15年之久,使得西晋迅速衰落,常年战争对中原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南迁,从而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④东晋时期:公元383年强大起来的前秦企图南下灭亡东晋,统一中国,淝水之战(前秦VS东晋)爆发,最终东晋大败前秦。这次战役后来还衍生出一系列成语“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东山再起”等等。
⑤南朝宋王朝时期:由于宋武帝刘裕和宋文帝刘义隆两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到了宋文帝时期,国家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富足,出现了南朝的盛世时期,即“元嘉之治”。
⑥南朝梁王朝时期:东魏投降梁朝的将领侯景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史称“侯景之乱”,对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
⑦北朝北魏: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地区,结束十六国的分裂混战局面,但是统一之后的鲜卑上层统治阶级仍旧保持这落后的风俗习惯,北魏的政治文化仍旧非常落后,要想统治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所以在这种继续“变革”的时代,继任者孝文帝拓跋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汉化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举措即迁都洛阳和推行汉化措施(用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制),大大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重要的历史现象
①南方地区的开发:东汉末年以来由于北方战乱不断,而南方相对安定,因此北方人口不断南迁,为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工具(主要原因),从而使得本就自然条件优越南方地区得到开发,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②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由于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吸引和强大政权的政府,在我国古代,一直有北方少数民族向中原迁徙定居的历史。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达到一个高潮,大量内迁的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杂居相处,彼此的风俗习惯不断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了北魏时期,孝文帝强有力的汉化改革加速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来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这是关于初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阶段的历史,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这个问题,主要是由我国的地理结构决定的。
1,中国和美国在北半球的纬度相当,但中国能产生文明,而美国不能,原因很多,但河流和山川的走向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拥有两条大河,黄河、长江均为东西走向,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则为南北走向。
东西走向的河流,河流两侧纬度相同,气候相似,容易形成统一的政权;南北走向的河流,河流两侧纬度和气候不断变化,在古代很难形成统一的政权。
我国的阴山、秦岭均为东西走向,而美国的安第斯山、落基山等均为南北走向。
所以,大河和山川的走向决定了文明初期政权的形成模式。
在我国古代,江河淮济并称“四渎”,均为东西走向。后来黄河与济水合流,形成黄河~淮河~长江三条大河分天下的局面,而淮河和秦岭更是成为了南北的分界线。
所以,地理结构决定了我国更容易形成南北对峙。
2,农牧两区的格局决定了南北朝更容易形成。
这一点,不仅中国是这样,在全球都是如此。
大约10000年前开始,人类逐渐分化为种植粮食的农耕地区和逐水而居的游牧民族。
最初适合农耕的地区均在北纬30-40度之间,而适合游牧的地区纬度则更高,也就是更靠北,从我国的大兴安岭一直延伸到东欧草原。也就是说,南农耕北游牧的格局从人类文明之始便形成了。
于是,游牧民族的不断南下和华夏族的不断衣冠南渡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小南北朝和大南北朝(宋辽金),二者合一便是今日之中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