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的故事会被拍成影视作品李文亮全力抢救中,但是单独拍摄李文亮故事的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是李文亮的故事出现在抗击疫情为主题的纪录片或者是影视作品中。
李文亮去世之后李文亮全力抢救中,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健委都变大了沉痛的哀悼。这些都能看出来,社会各界对李文亮的认可。而后,央视《2020年元宵特别节目》中,对李文亮的评价是“用生命呵护生命的白衣天使”。这个评价非常准确,代表着整个社会对李文亮所做事情的认可。这样一个白衣天使,做出这样感人的事迹,当然会有人愿意把他的事迹搬上荧幕,也会有观众愿意看。
不过,李文亮的事迹单独拍成影视作品的可能性并不大李文亮全力抢救中。一方面李文亮的事迹略显单薄。李文亮作为一个医生,具有其他医生没有的警觉性,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而且,作为一名医生,因为给病人治病被感染,最后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是非常感人的。但是,一个影视作品不可能只拍摄这么简短的故事,并不符合影视作品的要求。
另一方面与李文亮同样感人的事迹还有很多。在整个抗击疫情过程中,有太多太多的感人故事。84岁带队在一线奋战的院士钟南山;身患渐冻症依然奋战在一线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为了抗击疫情剃光头发的女护士肖思孟;驰援武汉的女军人刘丽。还有很多更多普普通通的科学家、医护人员、警察、军人,甚至普通老百姓的身上,都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这些人的精神同样值得每个人学习和尊敬。
所以就像当年汶川地震之后,涌现那么多感人分故事。但是后来我们看到的影视作品,都会以整个事件为主要内容。或者是纪录片、或者是电影、或者是电视剧,都是把众多感人的故事穿插其中。所以,这一次抗击疫情也是一样,李文亮不会被忘记,而会以一个感人的故事,出现在某部作品之中。
当然,当我们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一定是疫情过后,一定是春暖花开,一定是健健康康之时。我期待那一天早一点到来!
我是雨天论娱乐,欢迎点赞关注!
这个时间就要评选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会不会早了些。毕竟疫情还没有结束,有太多的英雄需要我们歌颂。个人觉得十个人太少了。
1、钟南山,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已经年逾八旬,但他依旧义不容辞,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2003年,钟南山因抗击非典而为国人熟知。
1月18日傍晚,83岁的他却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老院士靠在高铁餐车座椅上的照片,在网上“刷屏”,让太多网友“泪目”。
2.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疫情爆发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让我们动容的是,不惧劳累、无畏生死的她,已经73岁高龄!
3,张定宇,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在这次战“疫”中,收治的全部是新型肺炎的确诊患。
整个医院的人都知道院长是个急性子,“雷厉风行”。有很多事着急也没有用呀,但是张院长说:“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赢得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张定宇的妻子也在疫情防控一线。1月14日她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治疗。张定宇忙得一直都顾不上去看妻子一眼。
还有很多人,比如曾经在抗击非典中的第一军医院大学的24人组。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建筑工人们,还有像韩红这样一直在默默做公益明星们,还有各个省市派出的医疗队。太多太多了都无法例举了。
在此也希望为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牺牲在前线的英雄们一路走好。还有很多不畏生死,在一线奉献的英雄们平安归来。
大家是否也有一样的想法,欢迎转发、留言、点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