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爵至魏王,官封丞相,权倾朝野,又挟天子以令诸侯,礼乐征伐皆自主张,取不取代汉献帝已无意义汉献帝。一帮谄臣曾多次劝曹正大位,曹操说:"若天命在我,我做周文王"。意思是让我儿子去做皇帝吧。曹操位极人臣,弄权独裁,业已过足了官隐与权欲,加上年岁已大,也许已知足了。也许这就是曹操没有代汉的缘故吧。假若袁绍坐在曹操的位置上,也许会代汉而立。但也长久不了。中国历史上凡以军权篡位者大都是昙花一现。宋、齐、梁、陈,五代时的梁、唐、晋、汉、周,皆是如此。也许是天意吧!

这个问题牵涉到“正统”的概念。中国古代汉献帝,凡遇到王朝更替或皇位传承发生危机的时候都会牵涉出“正统之辩”或“正统之争”。

汉献帝:曹操到死没有逼汉献帝退位,如果是袁绍,汉献帝结局如何?

王朝更替,新朝的史家们为了维护新朝利益,必然会修前朝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正统之辨;皇位传承发生危机时,相关各方也都会力争正统汉献帝。从而在道义上取得“君权天授,合乎法理”的依据。

汉献帝:曹操到死没有逼汉献帝退位,如果是袁绍,汉献帝结局如何?

“正统”一词出自《春秋》。《春秋公羊传》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书“王正月”,意在“重人君即位之年”;统者,始也。就是说:“君子居大统”,“王者大一统”,简称“正统”。

汉献帝:曹操到死没有逼汉献帝退位,如果是袁绍,汉献帝结局如何?

“正统”是个政治概念。统一天下,一系相承的政权叫做正统,否则就是“闰统”或“僭窃”。“正统”对巩固统治至关重要。汉代史学家班固在《典引》中说:“汉继尧运,以建帝业”。尧是古帝中“冠德卓绝者”,如今“天廼归功元首,将授汉刘”。以此证明汉刘王朝是"尊无与抗"的正统王朝。这都是为了“光扬大汉”,维护大汉统治的权威性,巩固大汉政权合法性。

汉献帝:曹操到死没有逼汉献帝退位,如果是袁绍,汉献帝结局如何?

说了这么多,我大概猜测一下提问者的本意:如果曹操把政权还给汉献帝,这不是又回到正统了吗?自然也就大一统了。

汉献帝:曹操到死没有逼汉献帝退位,如果是袁绍,汉献帝结局如何?

挟天子以令诸侯

如果,仅从法统上说,按道理说曹操归权献帝确实应该会实现大一统。因为,当时大部分军事力量讨伐别人大都是用汉朝皇帝的名义讨伐逆臣贼子: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每一次讨伐都是曹操命人写个讨伐诏书,然后让汉献帝盖印。这叫“举大旗”。而刘备更是以汉室正统自居,自称皇叔。

但,历史的运行本质上是由“实力”而不是由“正统”去决定的。实力才是隐藏在背后的决定性因素,而正统只是为更替辩护的“华丽外衣”。从这个角度说,即便曹操真的归权献帝,也挽回不了汉王朝的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