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人生格局就是歼灭六国 ,结束纷争秦始皇简介;开疆拓土,拥有四海,统一华夏,促进民族大融合。何为人生格局?简言之就是一个人的胆识如何,谋划布局,权衡利弊,能不能站高望远。
嬴政统一六国后,自我比拟三皇五帝功绩,开始当皇帝秦始皇简介。自称始皇帝。明朝思想家李贽称其为“千古一帝”。
说秦始皇的人生格局自然离不开在统一过程中的手段秦始皇简介、措施以及历史功绩。主要有六个方面:
1、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对地方管控 废除了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战国七雄是周朝天子为了笼络人心,巩固自己统治,分封诸侯建立的藩属国,到了春秋后期,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分封的诸侯成了周天子掘墓人。嬴政 为了吸取这一历史教训,统一以后不封有功大臣于列土 ,把其子侄兄弟,当成普通老百姓对待。却自封皇帝 ,独揽大权。当农民起义时候,朝廷内没有骨肉同胞辅佐,朝廷外没有诸侯蕃臣的保护,也是灭亡一个原因。
2,采纳李斯建议,取消了《逐客令》 吸引各国人才来秦,人尽其才为嬴政所用。人才对一个国家,兴亡,发展,是不言而喻的。嬴政能用百家之长,听取更方面意见 ,立兴除弊,说明他有广阔胸怀和极具战略眼光。
3,采取大梁人尉缭建议,不惜花重金在六国埋眼线,网络重臣,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赵国李牧 就是不肯被收买,被使用反间计 为赵王所杀。“自毁长城”。说明各国栋梁是他统一路上最大障碍,嬴政极具前瞻性眼光,未雨绸缪。
4,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蒙氏兄弟率领60万精兵镇守边疆,极大威慑了匈奴其他异族窥视,为国内稳定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战国后期,包括在内秦国,其他六国也经常受到北方侵扰,各国分分修建长城抵御,秦统一后,秦始皇把原来六国长城连接起来加以防御。加之后来明朝修建的长城 ,形成现在规模。
5,统一了各国文字,货币,度量衡。当时各国文字书写不一样 ,有大纂,小纂等多种写法,后来由李斯统一用小纂为法定文字。各国货币也不一样,形状千奇百怪,轻重不同,携带也不方便。最后用铜制圆形方孔为标准货币。
秦始皇此法 有利于自己的统治 ,增加了财政收入,极大促进文化的传播交流,为后世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6,移百万秦民,开疆拓土。岭南地区,也就是今天广东,广西,古称南越,荒无人烟,当地少数民族和地区并不归属秦朝。统一六国以后,派大将王翦率领40万大军征讨,降服。
秦始皇曾让王翦回朝。王翦上书说,我不但不能回来,您还得移民百万来这里进行通婚融合,不然我们走了,他们还得攻取回来。
后来他亲巡南部边关,答应了请求。
王翦对秦始皇说:“百万之师,60万守北部边疆,40万在南越,将来一旦国家有难,我们怎么办?”
秦始皇说,就算秦朝没了,你们也不能离开驻地!华夏的融合发展比我秦始皇重要!
这也是秦末起义,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建立汉朝重要原因。
国内兵力空虚,精锐全在边关,没有秦始皇命令谁也不能回来,秦朝因此被灭。
酷法治国,在统一过程,打天下还可以,但是治理天下,还靠酷法治国,而不是刚柔并济,恩威并施,那就不合时宜。
统一六国以后,重用李斯为丞相。
李斯原是楚国人 。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李斯被赵高话算计,立胡亥为太子,害死公子扶苏和蒙恬。最终被赵高处以腰邢。
如果说统一六国,开疆拓土是秦始皇人生大格局。然而,自身历史缺陷和政策失误则是他的局限所在。但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
秦始皇的生平简介: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年1月27日—前210年),是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他在十三岁继承王位,在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时间达三十七年。秦始皇是第一个建立皇帝制度的人,他通过任命三公九卿来分管国家大事。除此之外,他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并统一度量衡。在军事上,他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在建筑上,他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总的来说,他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被誉为“千古第一帝王”。
拓展资料:这个叫做嬴政的人,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秦国近半年的努力下,到了秦始皇的时候,正是秦国果实丰收的时候,秦始皇是最后的收割者。秦始皇做了那个年代无数人想不到又做不到的事情,他是一个造梦者,也是一个实践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