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92年前的今天,1529年1月9日(农历1528年11月29日),中国明代最著名思想家孔庙东庑、军事家王守仁逝世。
王守仁(王阳明)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孔庙东庑、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王守仁(号阳明)(1472.9.30-1529.1.9),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今贵阳市修文县境内),驿馆破败不可居住,乃居于馆旁山洞,其洞因而得名阳明洞,是贵阳名胜古迹之一。其学说世称“心学(继承陆九渊之‘心学’并加以完善)”。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孔庙东庑、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今位于贵阳城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阳明祠”就是为了纪念“王阳明”先生而修建的。
明宪宗成化年间,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王华在明朝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北平(北京)。
《明史》载, 王守仁出生时取名为王云,但五岁不能说话。一位高僧告诉王华,要他给儿子改名为王守仁。王华照做了,王守仁这才说话。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欢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
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王守仁自幼聪明,非常好学,但不只限于四书五经,而且也很喜欢其他书籍。思想也比较怪癖,一直很多私塾先生都不能理解他。
有一首他做的打油诗很能说明他的这种思想: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据考证,作者王守仁,时年十四岁,这首诗叫《蔽月山房》,是王守仁第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
他以诸葛亮自喻,决心要作一番事业。此后刻苦学习,学业大进。骑、射、兵法,日趋精通。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但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认为王守仁以文士授兵部主事,便蔑视守仁。一次竟强令守仁当众射箭,想以此出丑。守仁再三推辞,张忠不允。守仁只得提起弓箭,拉弯弓,刷刷刷三箭,三发全中红心,全军欢呼,令张忠十分尴尬。 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其时,王琼任兵部尚书,以为守仁有不世之才,荐举朝廷。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嘉靖六年(1527)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后因肺病加疾,上疏乞归,152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于肺炎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
王阳明更历害,文韬武略常人莫及,而且还是思想家,创"心学"一派。王阳明的思想成就和历史地位同孔子(儒家创始人),孟子(儒家集大成者丿和朱熹(理学丿并驾齐驱,千年来无出其右者。
谢安是东晋时宰相,淝水之战总策划者。东晋是司马氏和世家大族建立的政权,谢安家族是把持朝政的世家大族之一。谢安文武奇才,好清谈,不喜欢作欢,和志同道和的朋友游山玩水,同时教授谢家子弟读书。
后来到会稽郡东山隐居,直到他四十岁时,谢家人日渐凋落,他才出来做官,担负振兴家族重任,史称东山再起。谢安从征西大将军桓温的行军司马做起,逐渐走向建康成为东晋丞相。谢安办事公允,不结党营私,政绩斐然,能够处理好皇权和世家的关糸,挽救了东晋政治危机。
谢安机智挫败了权臣桓温篡位的野心,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率百万大军南征,谢安运筹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坚决主战,他的侄子谢石,谢玄指挥八万军队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几十年无外部危难。
王阳明是明宪宗时进士出身,王阳明出身于官宦世家,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文韬武略非比寻常。他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官至两广总督兼巡抚,直至兵部尚书。
王阳明主政江西,福建时政绩卓著平定少数民族叛乱,还平定过健宁王朱辰濠叛乱,晚年挂帅出征平定两广叛乱。王阳明威名远扬,叛民闻其名望风而降。
王阳明军事才能出众,文学思想领域建树颇高,在家守孝其间,建立学院,广收门徒,传授心学思想理论。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一带有较大影响,是继孔子,孟子,朱熹以后又一个思想家,在我国思想史上占重要地位,而谢安只是一个能吏,清淡家,象他这样的人材,在中国历史上如过江之鲫,而王阳明只有一个,这就是二人的差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