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可以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暴君了,特别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的推波助澜下,纣王在大众心目中是一个荒淫酒色,残害忠良,杀妻诛子的残暴统治者。由于商末距离现在过于遥远,所以历史上真实的纣王到底是暴君还是雄主,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这里需要从古今两派的观点来分析商纣王:

商纣王:商纣王,他是雄主还是暴君?为什么?

一,传统史学中的纣王商纣王。纣王的在先秦世代的许多书中都有记载,但都是一些零散的碎片。最系统的记载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殷本纪》。在司马迁的笔下,纣王的形象已经与后世所认知的大同小异了。他是帝乙的小儿子,因为母亲是正室王后,所以得以继承王位。他聪敏善辩,力大无穷,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统治者。在位时残暴无道,诛杀忠臣,做酒池肉林,宠信妲己荒淫无度。并且曾因崇侯的告密而囚禁西伯侯姬昌。他爱好享乐,曾耗费国力建造鹿台,使百姓们流离失所。也使得天下诸侯离心离德,纷纷背叛殷商。为了镇压反对者,他创立了炮烙之刑。身边的忠臣们纷纷离去投靠西周。周这个诸侯国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1044年,武王姬发率周军与八百诸侯会于孟津,举兵伐纣。与纣王仓促组织的七十万奴隶大军在牧野决战,奴隶们纷纷倒戈,纣王跑到鹿台自焚身亡。商朝灭亡。

商纣王:商纣王,他是雄主还是暴君?为什么?

商纣王:商纣王,他是雄主还是暴君?为什么?

商纣王:商纣王,他是雄主还是暴君?为什么?

以上就是史记中关于纣王的大概记载。从记载中来看,纣王确实是一个暴君,与雄主完全不沾边。但是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曾说,夏商以及西周早期的史实离他所处的西汉实在过于遥远,史料上很缺乏,所以只能从前人的记载和传说里吸收材料。纣王这个人的暴行其实是时代越往后就越具体的。但是史学的真像往往就是这样,越靠后出现的资料就越详细,也最不可信。春秋时代孔子的弟子子贡就曾提出过怀疑,他说纣王未必像传说中那样残暴,不过是因为失败了,所以天下的人都把种种残暴的事情附会到他身上。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传统认知中的纣王的形象根本就是后人附会出来的,是不足为信的。而且宋代人也发现纣王的暴行与夏朝末代君主夏桀如出一辙,都是酒池肉林,残杀大臣,荒淫无度。同样的事情却被安排在两个人身上,可见史书中纣王的形象其实是不可靠的。在武王伐纣的时候,姬发曾经列举过纣王的罪行,只有四条:一,听信妇人之言商纣王;二,荒废了祭祀大典;三,遗弃自己的兄弟,却任用四方的罪犯为官;四,他的官吏残忍的对待百姓。所以姬发要替天行道,讨伐商纣。

这四大罪状中只有一条提到百姓,而且西周作为主导灭商的敌对势力,所说的虐待百姓到底真实与否,其实也是值得怀疑的。而其他几条根本不算什么大罪。应该指出的是,纣王这个称号也是西周定的,按照商朝的称呼,纣王应该叫帝辛。三代之时,夏的最高统治者称“后”,商的统治者称“帝”,周的统治者称“王”。帝辛是商朝君主,子姓,名寿。因统治者的称号按照天干地支来来排列,所以称为帝辛。

传统史学中,纣王为暴君是主流认知,而也有怀疑者,这部分人的观点影响力不大。这就是传统史学中的纣王形象大致的情况。

二,现代史学界的观点。现代史学中的纣王形象可是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转,系统的理论性的重新定义纣王是郭沫若先生首创的。随着甲骨文资料的出土,更多的关于殷商末期的资料出现在世人面前。再加上古代史书中记载的不实之处前人早有发觉。于是结合新出现的史料,一个英明之主帝辛的形象逐渐浮出水面。原来在殷商时代,并不是如传统史学中认为的那样商朝和手下的八百诸侯是类似于周天子与诸侯那样的分封关系。

当时国家观念形成还不是很久,仍残留着许多原始部落概念。而华夏大地上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部落性质政权,这些政权信仰和习俗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商政权最强大,所以其他的政权只能与他保持臣服的关系。商民信奉天帝,故此统治者称帝。而位于商西部的周政权,其实一直都在找机会想把商灭掉。西伯姬昌与纣王的父亲帝乙就曾多次发生战争。

帝辛继位后,周的势力已经变得强大,二者形成敌对关系。帝辛不太信奉上天,所以对祭祀大典并不感兴趣,逐渐废止了该活动。商民族擅长酿酒,整个民族都有嗜酒的习俗。帝辛知道自己的贵族兄弟们不是干事情的材料,于是打破常规,任用一些出生卑贱 的人参与治理国家。并且也没有周族那样轻视女性的观念,能够听取女性的建议。他在位的时候积极扩张领土,消灭了不服从自己的东夷部落,使版图扩大。这就得罪了国内许多贵族势力,于是微子等人投靠了西周,比干等守旧的贵族被杀,商的贵族集团发生分裂。而西周政权则趁机兼并和笼络其他反对商的政权,他们组成联军共同灭商,帝辛由于连年用兵,兵力耗损过重。只得急忙把从东夷抓到的俘虏组建成军队反击,这些人本来就属于别的部族,是被商国俘虏来做奴隶的。怎么会替他保卫江山呢,于是战场倒戈,殷商灭亡。

其实新史学的观点最符合常理。纣王确实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就拿他能任用出生低贱的人为官来说,也是符合后世任人唯贤的准则的。至于饮酒,那本来就是商族人全民的喜好,这无可厚非。至于不祭祀上天,现代人的观点来看,不是就是反对迷信思想么?由此可见,帝辛确实是一个有为之雄主。至于残忍好杀,殷商时代本来就是原始残留很多的时代,那时候所有的政权统治者都残忍喜好杀戮。只不过相对西周的文明来说,殷商的残暴太直接太原始了,不如自己的比较文明。由于我国封建时代过于悠久,而且现在能看到的史书基本都是封建时代的人写的,他们无法理解封建之前的奴隶社会的情况,再加上儒家文化的感染,所以商周之战就成了类似与藩属国与宗主国之间的战争,而失败的帝辛,也正如子贡所说的因为 “身居下流,故天下悉恶归之。”终于从雄主变为暴君的代表了。

总结: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纣王的残暴是历代叠加附会的结果。从周武王讨伐的四大罪状到史记的酒池肉林,炮烙剜心,最后到《封神演义》的无恶不作,昏庸残暴。这个过程持续了近三千年时间。当然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他依旧残暴,然而这毕竟是几千年以前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一个小插曲。我们不能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古人。所以,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来看,称纣王为一代雄主,也是实至名归的。他只是一个历史上的失败者而已,但这并不能抹杀他曾具备的超前品格与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