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从西周分封诸侯到东周的春秋、战国是一种神奇般存在孔庙东庑。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也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

孔庙东庑:默默无闻的卫国,为何人才辈出?

孔庙东庑:默默无闻的卫国,为何人才辈出?

这个传国如此之长的诸侯国孔庙东庑,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的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都无精彩辉煌的表现。卫国虽无寂寂无名,但卫国人却在别国建功立业,个别甚至影响到中国历史的走向,这是一种什么的情况呢?

孔庙东庑:默默无闻的卫国,为何人才辈出?

孔庙东庑:默默无闻的卫国,为何人才辈出?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人。 战国初期军事家孔庙东庑、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孔庙东庑:默默无闻的卫国,为何人才辈出?

孔庙东庑:默默无闻的卫国,为何人才辈出?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的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官至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称改动一字者赏千金,"一字千金"。

卫国能出如此之多的人才,应与孔子有关。孔子周列国14年,其中有10年是在卫国度过的;他先后5次进出卫国,是出入次数最多的诸侯国。孔子的弟子中,有很多是卫国人,这就在卫国民间形成了一种勤学上进的风尚。

卫国多能士,但历代君王却少有大志。例如,卫懿公荒淫逸乐,骄奢侈靡,而且喜欢养鹤 ,并给鹤配有坐的车子。这样,许多有志之士就纷纷出走别国寻找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和平台,遇到赏识的君王而建功立业了。

近代关于曾国藩的评价其实是复杂的。

孔庙东庑:默默无闻的卫国,为何人才辈出?

(曾国藩故居墙上对联)

孔庙东庑:默默无闻的卫国,为何人才辈出?

一方面,他在官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注重自身修养,为官德行为先,谋政忠诚,也曾积极倡导和参与洋务运动,设想以工业和科技来挽救清王朝,为中国近代的现代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位列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首位。

孔庙东庑:默默无闻的卫国,为何人才辈出?

另一方面,他因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在处理天津教案时也一味讨好外国人,杀害中国人,为后世的责骂。

孔庙东庑:默默无闻的卫国,为何人才辈出?

当然,究竟该怎样给曾国藩一个合适的历史评价,我等升斗小民实难评判。

孔庙东庑:默默无闻的卫国,为何人才辈出?

只是,抛开镇压起义军及讨好外国人这些方面,曾国藩在生前出将入相,在政治、学问、军事上的成就实是巨大的。其死后谥号为“文正”。从唐代以来,中国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就是死后能得一“文正”的谥号,只有那些被文人们敬重的人才能得到这个谥号。古代都说“文人相轻”,要得到文人们的敬重那还是比较费力的哈。用司马光的话来说,“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所以,历史上那些得到“文正”谥号的那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魏征(唐时称“文贞”)、范仲淹、司马光、许衡、方孝儒……

再来说一个小故事。

曾国藩50岁时,因为患了牛皮癣,就买了个19岁的小妾来专门为他挠痒。彭玉麟(清朝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与左宗棠和曾国藩并称为大清三杰)听说后,找到曾国藩,坚决要求他休了这个小妾。

曾国藩听了很郁闷,对彭玉麟说,你不是有方美人,怎么我纳个妾你就说三道四了。彭玉麟回答说,你和我是不同的,你死后是要进入孔庙,让后世的读书人祭拜的,这样做可不好。

我没去考证故事的真实性,只是想以此说明,既然有此故事流传,曾国藩的成就,在时人那里认为是可以进入孔庙的。

(曾国藩家书)

至于曾国藩未从祀孔庙的原因,在正史中似乎并未记载,至少我在《清史稿 曾国藩传》中没找到相关记述。一般认为是香港著名学者高伯雨所说的原因。高伯雨在他的《中兴名臣曾胡左李》中曾说,在光绪时期,曾经有过官员上奏请求将曾国藩从祀孔庙。既然有人上奏,朝廷就交给礼部审议这件事。礼部审议的结果认为,曾国藩并没有经典著述,对于经学方面也没有重大的新发现,不适于从祀孔庙。

礼部同时还用了王闿运给曾国藩写的挽联来做佐证。

王闿运的挽联是怎么回事呢?王闿运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他在曾国藩死后,给曾写了一幅挽联,内容是这样的:

平生以霍子孟、张叔大自期,异代不同功,戡定仅传方面略;

经术在纪河间、阮仪征之上,致身何太早,龙蛇遗憾礼堂书。在这幅挽联中,王闿运认为,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虽然曾国藩把霍子孟(霍光,西汉第一功臣)、张叔(张居正,明朝内阁首辅)做为自己的偶像,但毕竟时代不同,除了平定太平天国的动乱外并没有什么大的功劳谋略。

在学术方面,曾国藩倒是在纪河间(纪晓岚)、阮仪征(阮元,清朝著作家、思想家)之上,只是他太早就作官了,虽有龙蛇才华,可惜也没有留下好的学术著作。

(江宁府学 曾国藩为之写《江宁府学记》)

平心而论,曾国藩在政治、军事、思想等方面还是颇有建树的,上文我们已经说过,就不再赘述,或者感兴趣的伙伴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来进一步了解。

在文学方面,曾国藩也是很有成就的。他是湖湘文化的代表者,其为文深宏骏迈,有汉赋之气,他创立了晚清古文的湘乡派,梁启超、严复等的文风都受到了他的影响,有《曾文正公全集》留传于世。

我认为,王闿运的评价带有个人的偏见,是不够全面。只是,按高伯雨的说法,王闿运的评价实实在在地影响了礼部对曾国藩的看法,致使曾未能从祀孔庙,委实有些遗憾。您认为呢?

(曾国藩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