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呼“建丰同志”的戴传贤。
蒋经国戴传贤,蒋介石长子,蒋在奉化溪口的故居名丰镐房,故为经国纬国取字分别为“建丰”和“建镐”,蒋对二子的评价为:经国可教,纬国可爱
蒋经国自1937年从苏联回国后戴传贤,经过十年的洗脑和历练,蒋介石已经着手培养他接班人的能力。先后担任三青团中央干校教育长和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1948年出任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局长,开始控制国民党內的青年力量。
蒋介石对当时国民党的政治和军事腐败是看清大半的,为加强控制能力与延安方面进行决战,手谕蒋经国成立“一个能行动,有力量,组织严密的青年组织”,经过选拔和筹备,蒋经国将其命名为铁血救国会,以青年军里的大学生为主,人员精干,初期仅200余人。
《北平无战事》里的国防部督察曾可达,军统北平站王站长,北平警察局长徐铁英的孙秘书,都是铁血救国会的成员,既完成公开的工作,私底下则直接受蒋经国指挥。
铁血救国会定下的目标是:一手**,一手反腐;一次革命,两面作战。由于蒋经国曾留学苏联,倒也学会了苏联特工组织的一些经验,要求成员背景可靠,绝对忠诚和精干得力,内部互称“同志”,颇有苏联克格勃之风。
蒋经国是所谓太子的身份,所以国民党、政、军各系统的老派,也不得不给相当的面子,所以国防部预备干部局衙门不大,能量却不小。 但是《北平无战事》里其它国民党大员比如北平警备总司令陈继承等,再跟着称呼建丰同志就不符合历史事实了,他们不是铁血救国会内部人员,应该称经国局长。
铁血救国会虽然没能在大陆所谓力挽狂澜,但是培养了蒋经国个人的嫡系力量,到台湾后可以在国民党内保有较大政治势力,对顺利接班很有帮助。
这是一首源自小故事的儿歌,由黎锦晖作词组曲。
黎锦晖第一个编辑出版了白话国语教科书,最早出版了最长命的儿童刊物,写了第一出儿童歌舞剧,最早推行简谱教育,最早打破了女性不得登台的禁忌,写了第一首流行歌曲,创立了第一个歌舞团,最早创立了音乐界的明星制,发现了“金嗓子”周璇,培养了王人美、徐来、黎莉莉等众多明星,发掘了后来写就《义勇军进行曲》的聂耳,最先打造了名之为“四大天王”的歌手阵容,在上海最先组成了中国化的爵士乐,录制了最早流行的200余张唱片,主导了30、40年代的上海音乐与电影圈,并造就了上海的摩登时代。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看过《菊与刀》这本书,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似是而非。它是美国人写的,它的研究是基于西方的视角。到最后,这本书也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只是给出我们一个,日本人是矛盾体的印象。
它认为,日本的代表是菊和刀。菊,代表着日本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高雅脱俗。而刀则象征着日本人勇猛好战,残酷无情。这样,日本人处处都表现出矛盾的一面。既好斗又祥和,既残忍又慈悲,既粗野又文雅,既傲慢又彬彬有礼等等。
我们这样一看,这纯粹是无稽之谈。这样矛盾的人,矛盾的民族,还是正常的人,正常的民族吗?如果按照《菊与刀》的研究思路,研究方式去研究日本,研究日本民族,是永远没有结果的。
所以说,要研究日本民族的民族性格,就必须从日本的民族历史下手。要从历史来看,日本文化是如何形成的。这样才能解释,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日本的矛盾的根源,是这个民族的文化有着双源性。一个是它本身所成长发展出来的文化,也就是本源文化。这个文化的本质,就是那种低等的习俗。而另外一个文化的来源,则是中华文化。这个文化,给日本带来了文明。
日本本是个倭国,人种低劣,文化浅薄。再加上生存环境恶劣,孤立于大陆之外。这一切,都使得它有着残忍好斗,不讲信义,掠夺为荣的本源性格。和中国相比较,初期的日本人就如同没有教化的野兽一样。
而经过和这个人交往后,尤其是经过战争惨败之后,这头野兽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它开始去向中国学习,洗心革面,把中国的文化照搬到日本。中国的文化和日本的本源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现在的日本文化。
这种文化,便成为日本文化双重性的根源。中国的文化,教化了日本人,让他们感受到文明。而它本身所具有的野蛮的兽性,又时不时的冒出头来。这就使得日本人有着矛盾的性格。
在近代以来,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号称“脱亚入欧。”可是,西方文化里的侵略性更加激化了日本的本源文化。它的本源兽性的一面,和西方文明相结合,如鱼得水。这是日本为什么学习西方如此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汲取了西方的文明成果后,如同被打了激素的野兽,日本被中华文明压制了上千年的兽性被释放出来,走上了毁灭之路。它通过侵略,屠杀来满足自己的兽欲,最终被全世界打倒。
今天,虽然日本在国际压力下,暂时被压制住它的兽性。但这种兽性是隐藏在它的血液里的。如果时势改变,还会有可能再次爆发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发扬它双源性性格中的外来文化的作用,去压制它本源性的兽性,这样才能减少将来危险的爆发。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