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可以从几方面来分析吴荣光:
1、在各朝代,科举考试内容不同吴荣光。我国科举考试制度,从隋代大业年间(606年)设立,到清代光绪年间彻底废除,经历了长达1300年的历史。
科举考试科目吴荣光、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比如隋代以文辞考试选士。唐代则包括明经、秀才、进士等科,实行分级考试制度。宋、明、清则主要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设置常科、制科、诗赋、经义等科目。
2、科举考试实行分级制度。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共分三级。分别为:
乡试:省级行政单位组织,考中后为举;
会试(礼部组织,考中后为进士/贡士;
殿试(皇帝亲自主持,前三甲为状元、榜眼、探花)。
(注:读书人要想参加乡试,先要通过童试成为秀才。童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
3、科举考试有身份限制,且录取率低。在古代,也不是人人都能参加科考,每个朝代的规定不一样。在唐代,触犯法律者、工商子弟、州县小吏就不能参加考试。清代,除了倡优皂吏外,男性均可参加考试。
在录取率方面,和今天的高考或者公务员考试有点像,参加的人多,录取率不高。历史记载清代嘉庆年间一次乡试,参加考试的秀才有5700多人,计划录取的指标占有270人,录取率不到5%。所以各种作弊事件也层出不穷。
综合来说,和今天的重要考试比起来,古代科举考试的各项门槛一点都不低,像范进这样的老年考生不在少数。
注:图片来自纪录片《科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