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契丹皇族耶律楚材,在金国做官,却为汉文化立下卓著功勋,成吉思汗和窝阔台都离不开他
颐和园东门的一个僻静院落,一祠一墓,默然无声耶律楚材。这是乾隆皇帝为纪念500年前一位贤者而重建――耶律楚材。乾隆是这样评价他:“立纲陈纪,为国成宪,才智兼全。”
耶律楚材耶律楚材,谥文正,辽太祖九世孙,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成吉思汗、窝阔台时期重臣,官至中书令。
从他的身世和经历我们可能感觉有点绕,所以得先厘清一下。宋朝同期,北方草原大漠的统治者原本是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辽国,后来辽国被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的金国所灭,而成吉思汗的蒙古族消灭金国之后统一草原并建立元朝。
现在我们清楚了,他原本是辽国契丹族的皇室后裔,辽国被金国消灭之后,他的祖父、父亲在金国为官,而他则在蒙古族消灭金国之后辅佐成吉思汗。他自小在燕京长大,深受汉文化熏陶,年纪轻轻就已经博览群书,精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以及释老医卜。身高八尺,美髯宏声。
自以为是的成吉思汗。1218年,成吉思汗已经成为草原的统治者,为了继续征战天下,管理庞大的帝国,应付复杂的外交,他急需一个得力的助手,于是召见了耶律楚材。
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人二十七八岁,身高八尺,风度翩翩,声音洪亮,尤其是还留着漂亮的长胡子。成吉思汗非常高兴,对他说:“从你的名字我知道你原本是辽国的皇族,虽然你在金国做官,可辽国和金国有世仇,现在这个仇我帮你报了。”成吉思汗说这番话原本是想让耶律楚材感谢他,对他效忠。谁知耶律楚材的回答让他有点下不了台:“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金国的臣子,我从小也生活在金国,怎么会与金国有仇呢?”
要知道,他面对的是草原的王者,一个打败他原本效忠的君王的人,一个可以随时取他性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对旧主心怀尊重,并毫不讳言,已深得儒家君子之道的精神。这让成吉思汗震惊之余又非常佩服,于是将他留在身边。
从征服战的支持者到质疑者。谁也不曾想到,一个微不足道的商队的命运居然会影响整个世界的格局。因为中亚大国花剌子国王摩诃末杀了成吉思汗的商队并没收全部财物,后来又杀了成吉思汗派去的使者。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征服战开始了。
耶律楚材在很长时间都是全力支持这场战争,一则是为了成吉思汗的信任,二则这是一场雪耻的战争,是正义的。在这两个原因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理想,那就是希望用战争的手段使这些野蛮民族归于儒家王化。这是他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学者的文化理想。
随着战争的顺利推进,不仅规模和节奏失控,毁灭和屠城司空见惯;成吉思汗的自我成就感也越来越膨胀,战争的维度不断扩大,让耶律楚材越来越反感战争。特别是在攻占花剌子国首都之后,看见原本繁华的都城一片荒凉,他写了一首诗:“寂寞河中府,声名昔日闻。城隍连畎亩,市井半丘封坟。”后来又写下“天兵几日归东阙,万国欢声贺太平。”表达对战争的厌倦和反思。
在他心里越来越感到孤独的时候,成吉思汗接受建议,决定邀请长春真人丘处机来军中传授长生之道。这让耶律楚材非常期待,希望源自老子的道家学说能让成吉思汗停下脚步。
黄金帐下的儒道交融。70多岁的丘处机整整走了好几年时间才到达撒马尔罕,而成吉思汗已经西行继续征战,留下耶律楚材接待丘处机。就这样,耶律楚材代表的儒家和汉传佛教与丘处机代表的道家学说在黄金帐下进行了深度交流。
道家的“敬天爱民”和儒家的“仁义”对成吉思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蒙古大军一改残暴的作风,成吉思汗甚至还留下“不杀掠”的遗训。
马背上的殉道者。成吉思汗去世之后,窝阔台继任大汗,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宰相)。他提出《便宜十八事》作为临时法律,安定社会秩序。他坚决反对战争中的残暴行为,保全普通百姓生命。倡导儒学,推崇孔子。修复了孔庙,建立了国子学。公元1237年,耶律楚材又提出恢复科举取士。第二年,元朝首次开科取士,一次录取了4000多人。科举考试的恢复,提高了中原儒生的地位。他大力保护汉儒士并引荐他们进入仕途。在中原辖区设十路,每路都任命正副课税使,皆由儒士担任。
只可惜,窝阔台去世之后,皇后摄政,一改对耶律楚材融合汉化政策的支持,耶律楚材逐渐被边缘化。因为和皇后据理力争,被活活气死。
历史上对他落笔不多,一则可能因为他出身外族,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的经历。作为辽国皇族后裔,先是效忠仇敌女真族,再效忠蒙古可汗,这么看来似乎缺少汉族文人最为看重的民族气节。
但是他说:“以吾夫子之道治天下,以吾佛之教治一心,天下之能事毕矣。”这使得他的思想有一番鲜明的特色:以游牧民族贵族的身份崇尚汉文化,没有华夷之分和华夷之防。
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他力劝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不杀戮”,使汴京城140万平民免遭屠城之祸;他推行礼制,开科举,保护儒生等等行为。使得汉文化免遭浩劫,这是他为汉文化立下的最大的功勋。虽然他的文采算不得顶尖,但却无愧于“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践行者,汉文化的拯救者,护道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