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崇明的城桥镇殷汝骊,有这样一位抗日烈士。他的名字就是瞿犊,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我们应该记住和缅怀先烈,敬仰他为抗战胜利做出的贡献。
瞿犊就读于吴淞大学中文系前殷汝骊,曾于无锡国学专修馆学习,有着优秀的国学学识。1932年,他回到上海教书,并且在一年后创办了振德中学。作为校长,面对当时东北被日寇侵占,国民党不积极抵抗,他在学校宣传抗日,遭到当局逮捕。
八一三事变爆发以后殷汝骊,满怀爱国之心的瞿犊放弃了自己的教职工作,投笔从戎。他到启东一带组织抗日,难以筹措到资金,他就变卖了父亲在启东的百亩土地。他与山西人王进一同宣传抗日锄奸活动,成立救国会和锄奸团,多次,袭击日军据点,给日军造成困扰。在浏桥石驼港他们都机会,日军弹药船缴获枪支。歼灭敌人近千人。
1939年,瞿犊接到新四军的指令到启东久隆开展抗日活动。为了争取共同抗日,瞿犊和王进与当时的国民党孙信符谈判。两人在返回部队途中遭遇国民党军队伏击牺牲。当时上海,江苏人民都谴责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现在建有瞿犊小学缅怀先烈。
文/红雨说历史
殷仲堪为人谦恭有礼,质朴善良,还有不错的学问,也懂得尊重别人。一天中午,殷仲堪正与小妾在房中睡觉,大将军恒玄前来拜访,家中的仆人怕搅扰了殷仲堪的好事,并没有给予通报。后来,殷仲堪知道后很生气,他说:贤能的人前来拜访,我当然要以敬贤的心来代替好色的心,怎能放任贤能的人而不顾呢。这件事殷仲堪虽然有点马后炮的意思,但起码证明他多少还是一个有底线的人。殷仲堪很重视家庭教育和对下一代人的培养,他为人也较为节俭,虽然后来身居高官,依然没有丢掉好的习惯,吃饭的时候,饭粒掉到桌子上或者衣服上,他都会捡起来吃掉。个人觉得他这么做,并非是真为了节俭,更重要的是教育下一代,给他们做个榜样,因为每每如此,他都会趁机教育子女,同时他还鼓励孩子,要努力读书,不能因为生活无忧,就放弃了学习和努力。不过殷仲堪这个人虽然是个武将,却也有文人身上的傲气与毛病,他本身就有点才华,加之颇有名声,更加重了他的傲气。一次写完文章,自认为很不错,就给朋友看,一个朋友夸赞写得好,而另一个朋友不买账,殷仲堪因此郁闷的很长时间,心里空落落,受了不小的打击。纵览他这个人,不论其作风或者为人绝对算得中上水平,当官也能成为一方不错的好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