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延安保卫战。
萨沙第 8947条回答延安保卫战。
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延安保卫战。
我们一点点来说。
第一点:世界任何国家的实战骑兵都是用开刃马刀作战。
世界上著名的一些马刀,都是非常锋利的。
比如哥萨克骑兵的马刀,就非常锐利。
哥萨克一生有三样东西最重要,马匹、马刀和女人。
女人可以为他们生儿育女,繁育后代。
而没有马匹,哥萨克就无法作战。
当然,哥萨克杀敌的武器,就是马刀。
这种“恰西克”马刀锐利到可以用来剃须的地步,砍人更像杀鸡一样。
一个蒙古诗人记载蒙古骑兵作战,这么写:蒙古马的主人把马镫踏直,呐喊着往前冲。这是一种决死的状态。当遇到敌人时,骑兵把马刀向左晃一下,然后右劈,那个刀下鬼可能连头带肩膀全被劈下了。
看看,一刀将敌人砍两段,可见马刀的锋利度。
第二,近代以后的马刀其实不需要很锋利。
这是一种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清末的八里桥战役中,英法联军回忆清军的蒙古骑兵使用的马刀是钝刀,没有打磨的很锋利。
即便如此,这些马刀用来杀人足够了。
因为近代的骑兵不像古代一样穿铠甲,只是一层布衣,别说刀刃去砍,刀背也能砍死。
小说《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保尔的一个朋友曾阻止哥萨克骑兵,追赶一个犹太老人取乐。醉酒的哥萨克骑兵就用刀背砍了他脑袋一下,虽手下留情,但也导致他受伤。
如果哥萨克没留情,用刀背也能将他砍死。
为什么呢?
因为骑兵和步兵不同,借助马匹高速冲击力,骑兵哪怕用一根木棍也可以轻松打死人,更别说马刀。
以解放军的65式骑兵刀为例,在平时训练时使用没开刃的钝刀,也可以一刀劈开西瓜。
第三,现代的马刀多不开刃。
其实进入二战以后,随着自动武器的普及,骑兵已经很少在马上作战了。
马匹成为一种类似于自行车的运输工具,将骑兵送到前线,骑兵下马以后像步兵一样作战。
既然不需要马上作战,马刀也就用不上了。
二战以后,骑兵更是越来越少,几乎消失了。
解放军曾经有10多个骑兵师,但80年代大裁军以后军队机械化、摩托化,最终仅仅留下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
这些骑兵部队主要用于在边境巡逻,因为这些地方地形复杂,不适合通过大型车辆,才保留骑兵。
骑兵平时不会使用马刀作战,多用于训练或者仪仗刀。
所以,解放军的65式骑兵刀一般不开刃,尤其是新兵的骑兵刀不开刃。
65式重达2公斤,也就是4斤。在高速颠簸的马匹上,如果马刀开刃且非常锋利,新兵稍微失误就会砍伤自己或者战友,后果严重。
所以,新兵马刀基本都是不开刃的。
而世界各国的仪仗队有个还保持骑兵,但他们的马刀自然也是不开刃的,有的甚至不是金属制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