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李世民之所以要杀长孙皇后的亲哥哥,是因为他的哥哥长孙安业曾经参与一起造反事件,犯下这种罪,自然是应该被杀的陆德明。
但是看了前面几位答主的答案,感觉有点醉。一位质疑题目问错了,李世民并没有想杀长孙无忌,反倒是唐高宗李治要杀自己的舅舅陆德明;一位一直在说李承乾,始终没看到和题主的问题有啥关系。
我倒觉得,题主没有问错,而是答主们水平有限,以为长孙皇后只有长孙无忌一位哥哥陆德明。其实不然,在史书记载中,长孙皇后还有三位哥哥,而李世民有一次差点就杀了其中一位,这位哥哥名长孙无宪,字安业,在史书中一般称为长孙安业。
下面来说说李世民为什么要杀长孙安业,这又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儿。
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是同父同母的兄妹,但是长孙安业只是他们同父异母的兄长。因为父亲长孙晟死得早,长孙安业仗着自己年纪大,经常欺负长孙皇后兄妹,还把他们赶出了家门,长孙无忌兄妹只得投奔舅父高士廉。
我说上面这些是想告诉大家长孙安业这个哥哥和长孙皇后兄妹之间关系并不融洽,可能有人就会想李世民是不是听了枕边风准备给自己的小舅子和皇后报当年赶出家门之仇了,还真不是。
李世民要杀长孙安业,是因为长孙安业参与了一起谋反事件。贞观元年,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密谋借助禁军作乱反对李世民的统治,长孙安业也参与了这起叛乱,具体情况这里我就不多展开了。
长孙安业参与谋反作乱,李世民要杀他是很自然的,这都不需要理由。然而长孙安业最终还是保住了一条性命,这还是得亏他那位不怎么对付的妹妹长孙皇后帮他说情。长孙皇后是这么对李世民说的,大家都知道长孙安业以前对我们兄妹不好,现在你把他杀了别人会不会以为你是在为我公报私仇,长孙安业固然死有余辜,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能饶他一命,以防天下悠悠之口,也免得给你的名声带来拖累。
李世民一直很敬重长孙皇后,难得开口求次情,哪儿有不准之理。于是长孙安业得以保住性命,只是被流放完事儿。
所以,这个题里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应该指的是长孙安业而不是长孙无忌。前面的答主们可能不太了解这个人,所以给我感觉有点乱答一气。
感谢阅读,敬请关注。
陆陇其:平湖人,清代著名学者,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学宗程朱,反对王守仁的“致良说”,以“居敬穷理”为主。
陆心源:浙江吴兴人,清代藏书家,他收藏了两百本宋朝的珍善本书,因藏书扬名于天下。著有《潜园总集》。
陆广:元代著名画家,吴人。
陆游:山阴人,南宋时著名的诗人。曾在朝廷任官,在政治上坚决抗金,主张充实军备。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变。一生中创作了很多诗歌,现存的有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生活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求和,风格浑雄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均为传世名作。
陆羽:复州竟陵人,唐代著名的茶道专家,为人诙谐风趣,闭门著述,不愿为官,一度靠做零工维持生计,与女词人李季兰友谊颇深。一生的嗜好是喝茶,是当时品茶的最高权威。人称“茶神”。
陆贾:西汉著名政治家、辞赋家,他自从汉高祖定天下以后,常作为说客出使诸侯。力主提倡儒学,“行仁义,法先胜”,并辅以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地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对汉初政治曾起过较大影响。
陆逊:三国吴国名将,善谋略,出谋击败关羽,后水攻大败刘备,因战功显赫而官至丞相。
陆抗:三国吴国名将,陆逊儿子。
陆机:西晋著名文学家,陆逊之孙,官至河北大都督,后被司马颖所杀,著有《陆士衡集》。
陆云:西晋著名文学家,陆逊之孙,官至清河内史,与陆机并称“二陆”,著有《陆士龙集》。
陆俟: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名将,五百壮士镇长安,平定了安定卢水刘超等聚党万余叛军。又在剿灭盖吴之时,战功赫赫。
陆龟蒙: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末叶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皮日休并称“皮陆”。
陆皓东:(1867-1895) 清末广东香山人,原名中桂,字献香。初于上海学习电报技术,历充电报翻译生、领班。光绪二十年随孙中山赴天津上书李鸿章。后南下武汉,观察长江流域形势。次年,与孙中山组香港兴中会机关,谋于广州起义。因遭告密被捕,不屈遇害。
陆德明:(约550-630) 唐苏州吴人,名元朗,以字显。善言玄理,通晓经学。历仕陈、隋,为国子助教。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拜国子博士。曾以五六年之力,集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采诸儒训诂,辨正异同,考镜源流,撰成《经典释文》,开唐人义疏先河》。
陆九渊 (1139~1192) ,号象山,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汉族,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陆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