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文正”是谥之极美,古代中国的文人士子们,终其一生所追求,不过是在死后能得谥“文正”耶律楚材。
自宋朝到清末千年,得谥文正的大臣们总共只有二十八人耶律楚材。而耶律楚材虽然不是汉人,却牢牢占据这二十八席之一,而且从未被人质疑过。
耶律楚材是辽国宗室后裔耶律楚材,是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金国是一个高度汉化的国家,耶律楚才从小就受儒家文化熏陶,饱览诗书,文采斐然。
金国有个规定,宰相的儿子可以直接当官,按规定,耶律楚材无须考科举就可以进入庙堂,但是耶律楚材还是选择了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来证明自己,他参加了那年的科举,并且拔得头筹。
后成吉思汗攻打金国,宣宗南迁,耶律楚材跟着当时的宰相留守燕京,成吉思汗打下燕京后,耶律楚材得到成吉思汗重用,被任命为辅臣。
在这个位子上,耶律楚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他就像后金时期的范文程,按照中原的典章制度先后帮助成吉思汗、窝阔台建立完善了封建体系,帮助他们强化皇权,同时也在蒙古贵族之间大力传播宣扬汉文化,为保存汉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窝阔台时期蒙古贵族中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呼声,说是把汉人全部杀光,将汉地(主要指前金国统治的地方)改为牧场。幸亏耶律楚材和一帮儒臣冒死力谏,窝阔台才没有采纳这种消灭文明建议,汉文化得以保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