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机列写历史上的战神:彭德怀、刘伯承、韩先楚指挥的著名战役延安保卫战。
?彭德怀: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延安保卫战,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严重威胁着日寇的后方。1938年底开始,日寇集中大部兵力,疯狂进攻敌后根据地。他们修筑了无数的碉堡延安保卫战、封锁墙和封锁沟,还利用铁路和公路,把根据地包围起来,这就是“囚笼政策”。日军对根据地进行
反复拉锯式的“扫荡”,见人就杀,见房屋就烧,见东西就抢,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企图消灭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
?为了粉碎日寇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余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战斗次数1800多次,毙伤俘获日伪军4万多人,拔掉据点近3000多个。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上党战役:刘伯承指挥的“上党战役”,是抗战后的第一次与国民党军队的一次干净彻底、战果辉煌的歼灭战。在政治方面有力的支持了——“重庆谈判”。
1945年9月,国民党调集13个师的兵力,在日军独立旅团的掩护下,进犯上党解放区。在刘伯承指挥下,迎头痛击。从9月底至10月10日,歼敌3.5万人,打散1000多人。俘敌副总指挥胡三余中将,十九军军长史泽波中将及将官27人,敌第七集团军副司令长官彭毓斌逃跑后自杀。
?海南岛战役: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韩先楚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登陆战的成功战役。
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韩先楚指挥40军、43军,利用木帆船、机帆船开始渡海战斗,摧毁了国民党战神——薛岳的陆、海、空立体的“伯陵防线”,10万守军被歼(一部分乘军舰逃回台湾),解放了海南岛。
?[本文未经允许,不可任意删改。欢迎热心的网友们交流。]
抗日战争中的“武汉会战”正是如此,中国军队虽然最后没能守住九省通衢之地的武汉,但是在历经三个月的大会战中,通过层层防御和不断消耗敌人,实现了“以血肉换空间、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构想。而日寇受占领区扩大、补给线加长和精锐师团伤亡严重的影响,在攻取武汉后一度失去了进攻能力,抗日战争由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军占领武汉城区)
中国军队吸取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教训,正确提出了“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战略指导思想,即在武汉外围利用山川地利,逐次抵抗和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一旦外围各要地和要塞失守,则绝不死守武汉城区,主力转进长江两岸继续威胁日寇侧翼。
事实证明,近35万日军虽然使出吃奶的力气达成了战役目标,溯江西上经过苦战于1938年底攻入武汉,但未能歼灭中国军队任何一个师级建制,反而是其长江补给线完全暴露在第五和第九战区和大别山桂军的攻击范围内,只得到一座空城而已。
(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
日军“速胜论”的战略就此标志破产,叫嚣“三个月解决中国事变”更成为一句梦话,从1937年7月战争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整整15个月过去了,国民政府没有丝毫屈服的迹象,在战役指挥上反而日趋经验老道,整个武汉会战期间,军事委员会对战争指导和战略判断无一重大失误,一反淞沪和南京的混乱,这是非常难得的。
百万中国军队虽然损失也很惨重,伤亡大约10余万人,但基本保持了建制完整,主力兵团战斗力仍在。已开始着手把部队分为三部分准备持久战:即正面作战部队、敌后游击部队和后方整训部队,其中作战部队和整训部队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轮换。而日军却从长江下游开始向中游伸进,形成一个“蝌蚪状”军事态势,极易受到来自南北两个方向的压迫,漫长的交通线和广大的占领区都需要分兵守卫,势头锐减。
(日寇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
武汉会战结束后,由于伤亡高达40000余人,日军的素质比例严重下降:1937年的现役士兵只剩11%,其余的全部是预备役、后备役和补充役士兵,年龄最大的甚至超过40岁。几个精锐师团为了恢复元气,也不得不调回国内休整,比如第9、第16师团等,同时将新组建的第33、34、39、40等二流师团派往中国战场。
比如后来大破日军的上高战役,罗卓英当面之敌就是第33和第34两个新建师团,战斗力远不如那些老牌师团。中国军民一年半的坚持抗战,使日本军费开支巨增,国内物价飞涨,国力不足的恶果开始显现出来。
(武汉警备总司令罗卓英)
在武汉会战期间冈村宁次第11军消耗弹药达39400吨,而后面三年(1939到1941)总共才用掉13300吨,显然库存不够了;更由于武器不足,日本人把军校的训练用枪都集中起来送到新兵手中,倾举国之力进行的会战,满以为一战即可决定胜负,最后才发现毫无结果。
武汉会战的另外一个成功之处,是国府有充足的时间将大批物资、工厂、院校和机关内迁,通过宜昌转运大西南后方,为抗日战争的持久战做好了人员与物资的储备,重庆的兵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步枪和手榴弹被运往前线,而富金山、万家岭等战役也让中国军民信心重塑:日本人不是不可战胜的。
武汉沦陷后,以武汉三镇为中心点,南至湖南长沙、北至河南信阳、东至江西九江、西至湖北宜昌战火四起,中国军队甚至有能力进行局部反攻,而日军被压缩在狭窄的长江两岸,战略上反而非常被动,短期内试图迫使国民政府投降的梦想破灭,战略上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
为了摧毁国民政府的抵抗意志,切断外援通道,日本人只好在武汉会战之后继续用兵广州、南宁、越南,开始威胁英法关闭滇缅公路和滇越铁路,进而引起美国警惕,终于使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武汉会战后的江南局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