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思想孙权简介:文章开篇写吕蒙找理由不学习,后来从鲁肃的话中可揣测吕蒙曾无“才略”,与后文吕蒙的表现、鲁肃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学习带给一个人的巨大转变。

孙权简介:孙权劝学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孙权简介:

吕蒙是孙权手下一员虎将,孙权为了委以大任,先从吕蒙地位入手,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当吕蒙“辞以军中多务”时,孙权以“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明确了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并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孙权简介。

扩展知识:孙权劝学介绍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刘备,人称刘皇叔。

字玄德,河北户口,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因家贫,小学时就辍学了。然后开始打工,主要工作是织席贩履,也就是编席子和卖鞋。

一直干到15岁,然后拜卢植为师,才走上了正路。

曹操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出身也不怎么样,老爹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

不过比刘备还是强多了,好歹是官宦人家,而且太监也是很有权势的,因此曹操不缺钱。

孙权

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孙权出身是很不错的,老爹孙坚是长沙太守,三国时期有名的厉害角色。

孙坚死后,大哥孙策继承了地位,东征西讨,统一了江东,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孙策后来被人刺杀,孙权于是顺利的继承了地位。成为一方诸侯。

孙策依靠家族势力继承孙策位置。孙权18岁之时,孙策遇刺身亡,年纪轻轻的孙权是如何掌握东吴实际权力的?孙权之所以能够代替孙策的职位,有孙策临终遗言之外,还在于孙权是孙策最亲近的已经成年的兄弟。孙策身边的绝大部分势力都拥戴孙权继承,这才使得他顺利登位。

孙权简介:孙权劝学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拥戴孙权的主要人物有张昭、周瑜、程普等人,分别代表了东吴的文臣、武将和地方豪强势力。其实这些人远远不够,支持孙权的还有强大的家族势力,例如有徐琨、吴景、孙河、孙贲等人。吴景是孙策、孙权的亲舅舅;徐琨(母亲为孙坚妹妹)是孙坚的外甥,和孙权是表兄弟;孙贲是孙权的伯父的儿子;孙河始终追随孙策,是孙家族人。(徐琨形象像,孙坚的外甥,孙权的表哥)

孙权简介:孙权劝学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强大的家族中掌握实际权力的大部分都支持孙权接替孙策的位置。

孙权简介:孙权劝学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孙权稳固自己的位置之后,东吴上层的政治联姻不断,孙权家族和很多大臣有姻亲关系,如张昭的孙女嫁给了孙权的儿子孙和;周瑜的长子娶了孙权女儿孙鲁班,而次子娶了孙权的一个女儿;至于陆逊更不用说了,他娶了孙策的长女,而次子陆抗娶了张昭的孙女。

孙权简介:孙权劝学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以上所说只是东吴上层联姻的一个缩影。如果仔细翻看东吴那些实际掌权的人物的婚姻关系,就可以清晰的了解东吴政权的上层是错综复杂的孙氏家族和大臣、豪强之间相互政治联姻的历史了。

孙权简介:孙权劝学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孙权如何立威,掌控实际权力?孙权18岁登位,自然有很多人觊觎他的位置,也是伺机作乱的好时机。孙策在世之时,很多人害怕孙策,也不敢作乱,稍不留神就会被消灭了。黄毛碧眼小儿孙权上位,自然要看看他有什么本事了。(三国李术形象图,孙权即位后第一个聚众反叛,任职庐江太守)

一、孙权立威之战。

孙策平定庐江之后,任命李术为庐江太守,令其率3000人马守卫庐江。孙策一死,李术就开始不听招呼了,而且招纳了不少东吴的叛逃之人。

(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权移书求索。(《江表传》,《三国志》引用)

也即是说孙权在登位之后并不太平,很多人被政治清洗,而李术接纳了不少叛逃孙权的人士。

孙权用了一招就让李术原形毕露了,他给李术写信,让他扣留那些叛逃之人。李术果然明目张胆的接受叛逃孙权的那些人士。

要对李术这个拥兵自重的地方大员动手还是需要防备曹操的援助。恰在此时,李术杀了扬州刺史严象,严象是曹操第一谋士荀彧推荐给曹操的人才之一,曹操让他担任扬州刺史,而且兼任。孙权命人给曹操写信,称李术杀了扬州刺史严象,至于杀严象的幕后主使应该是东吴的上层,李术是执行者。

得到孙权书信的曹操有什么反应呐?历史中没有记载。但是孙权派兵消灭李术之时,曹操是按兵不动的,看来这个李术把两个大佬都得罪了,被消灭是必然的。

负责出兵进攻庐江的统帅是孙权。徐琨(也即是孙坚的外甥、孙权的表哥)、孙河等人从征李术。

李术很快被灭,部属3万人收归孙权手下,他的威名初步建立了。(东吴孙氏曾经参与夺权的家族世系图,孙坚的哥哥孙羌、弟弟孙静的后人都曾经想动手夺孙权的位置)

二、不消停的宗室内斗。

孙权由于年轻,家族内部也有人不满,意图取而代之。

1、堂兄孙辅暗通曹操。

孙辅是孙坚兄长孙羌的次子,长子为孙贲。孙辅因功为平南将军,兼任交州刺史。因他担心孙权不能掌控江东局势,于是早期和曹操以书信往来,有依附曹操的企图。不过他暗中私通曹操的事情泄露,被孙权软禁了起来,不几年就死了。

2、孙暠出兵夺位。

孙暠是孙权叔叔孙静的长子。当孙策去世的时候,他任职定武中郎将,领兵屯守乌程。得知孙策突然去世,于是率领手下士兵,兵峰直指会稽郡,目的已经显而易见,就是要争夺东吴的最高权力。

到达会稽郡之后,被会稽郡的守军阻挡。不断有人劝说、警告孙暠,最后撤兵而去。其实孙坚弟弟孙静这一支嫡系后代在孙坚、孙策创立基业时出功劳不小,自然手下兵力比较雄厚,不然不会有起兵之举。

孙暠虽然没有夺位成功,但是他的孙子孙綝、孙峻却是东吴后期的权臣,废吴主孙亮,立琅琊王孙休。两人废杀了太子孙和、孙权之女孙鲁育,宣太子孙登之子孙英先后被杀,着实消耗了东吴一把。(孙暠之孙孙綝影视形象,孙綝、孙峻二人废吴帝孙亮,立孙休,最后被孙休等人杀死)

3、招贤纳士,并吞江夏,报杀父之仇。

孙权还平复了山越人6000,收为部属,平定江东之时,也随时吸纳当地的人才进入自己的政治队伍,如鲁肃、陆逊、诸葛瑾、严畯、步骘等人,既得到了各地人才,也使得地方势力派得到权力平衡,自然江东各地很快稳定下来。

公元203年-208年期间,孙权率军三次进攻江夏,在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击杀了射死孙坚的黄祖,并吞了江夏的大部。(黄祖形象图,先后射杀孙坚、徐琨等)

其实,孙权在掌权之后,表哥徐琨、弟弟孙翊、宗室孙河等人也因战争、暗杀去世,家族内部损失也比较大,没有一个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

赤壁之战前的八年时间,孙权稳固内部,对外战略扩张,并吞江夏,报了父亲孙坚之仇,凝聚了军心、民心,比刘备强多了,是曹操之后排在第二位的割据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