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丽华是刘秀人生某一阶段的女神阴丽华,是他事业定位在“执金吾”时期的爱情理想。说这话时刘秀还是个淳朴而纯情的少年,没见过世面也没经历诱惑。随着更高更远目标的实现,其想法也会随之律动。
刘秀属于西汉皇族破落户,已经习惯了精耕细作,倒腾点粮食都觉得幸福。要不是姓刘,他几乎跟皇家没任何关系,何况彼时天下早已姓王——王莽的王。他的活动空间不大,接触的人不多,能看到漂亮女子的机会少之又少。阴丽华出身豪门且教育良好阴丽华、天生丽质而又衣着光鲜,视觉冲击不逊于他出生时的赤光乍现。
同样让刘秀青春躁动的,是长安求学时目睹了八面威风的皇家卫队阴丽华。他几乎立刻明确了事业的终极目标——成为卫队的长官执金吾,并有了聘娶阴丽华的勇气。两大理想碰撞,一个朗朗上口的金对脱口而出:“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是他的诗和远方,是他志得意满之后,昭告世人的成就与虚荣。
不过这些都是有局限的,就像三、四线承载不了一线的灵魂,也就无法抵达一线的高度。诗和远方的魔力在于未得,得到就会大打折扣。当上皇帝之后的刘秀不会再想执金吾,也难以痴迷阴丽华——甚至还没当皇帝,他就联姻了实力更强的郭圣通。
虽然阴丽华的名声多半来自于刘秀,也就是做了皇帝的她的老公的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但个人认为阴丽华是堪与薛宝钗媲美的完美的贤妻良母的典型。
刘秀发出那句千古有名的娶妻感叹时,不过是个平民,人也年轻,初见时觉得阴丽华美丽逼人,但以刘秀的精明,不可能只会看重长相。实际上,阴丽华的来头不小。她的祖上往上数即是大名鼎鼎的“万世师表”孔子提到都要顶礼膜拜的千古名相管仲。有人喜欢纠结,怎么阴丽华不姓管呢?这个就属于过于纠缠于细节了,原因很简单,正史记载:“其先出自管仲,管仲七世孙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因而氏焉。秦、汉之际,始家新野”,原来是祖先做阴地的大夫,就用了阴这个姓氏。另外,除了名气和家世渊源,阴丽华家族,实力也不小,正史说法是“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这还得了啊,简直都可以称王称霸了!阴丽华活脱脱的一个白富美啊,那么,即使鬼精鬼精的刘秀,剩下要做的,也只需要考察她的人品罢了--如果真要娶她为妻的话。阴丽华的人品如何呢?我们并不知道刘秀是如何考察的,但刘秀的眼光是一向很毒辣的,这从阴丽华后来一系列表现即可以看出。
第一、阴丽华能够忍辱负重,有大局观。
23年,对刘秀而言,极不平凡,极为重要,他虽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受到更始帝刘玄(就是王莽死后的皇帝,农民起义军拥立的)的猜忌,不但哥哥被杀,而且有识之士都看出来即使他都未必能够免除祸害。无奈之下,刘秀为了保命,只能刻意贬低自己,同时不表现出一点对刘玄不满的意思,这让刘玄都不好意思了,这才饶了他一命。其兄被杀的当月,阴丽华嫁给了刘秀,刘秀28岁,阴丽华19岁。刘秀面临人生的大转折,事业的大转折,他自己的力量非常单薄,必须借助其他势力,联姻是一个相对而言成本最低又收获最大的做法,在古代这个做法应该说非常普遍。于是第二年,刘秀为了增强自身势力,娶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这当然意味着阴丽华这个原配的地位低于郭圣通了。虽然阴丽华一直不在乎,但刘秀内心一直觉得对她有所亏欠,且因其品德甚好,打算在做皇帝后(25年)即把阴丽华封为皇后,但被拒绝了,理由是郭都有儿子了,不妨就让她做皇后吧,而且还自谦自己难担大任。刘秀做皇帝十多年后,对郭皇后越来越没感觉,并发觉她就是个怨妇,所以终于在41年爆发了,废除了郭后。阴丽华这时候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为郭后说好话。两年后,阴丽华取得彻底胜利,他的儿子做了太子,郭后的儿子则被废了太子位。
第二、阴丽华知道尊重皇帝,谨小慎微行事,同时坚决抑制本家兄弟的势力,对于整个东汉抑制外戚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立下了一定的功劳。
这一点不过多展开了,反正我们知道一点就行了,就是当时的外戚都不敢乱来,都得守规矩,因为即使阴皇后的哥哥都要战战兢兢,何况其他人呢?同时,可以顺便说一句,阴后的好媳妇,就是她儿子的马皇后,也受到她的影响,进一步严管外戚家族,对东汉的相对注重抑制外戚势力的思想做了进一步发展,从实际效果看,管理的比阴后时期还要严苛。
阴丽华,如果不嫁给刘秀,她也是最优秀的女性代表,但是就不会留下千古流传的“娶妻当得阴丽华”了!这个意义上,阴丽华何尝不是巨眼识英豪呢?最好的婚姻都是互相成就,刘秀和阴丽华都做到了!至于明朝李卓吾评阴后手段不在武则天之下,这话也没毛病,但阴后毕竟没武则天的狠毒,她更像个我们心目中的好女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