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迥是宇文泰外甥,文武全才,平定蜀地,数有功,应该属于名将系列尉迟炯。杨坚想篡周夺权是有些忌惮尉迟迥的,尉迟迥反叛失败快可能有如下原因:
1、杨坚代表朝廷,代表国家中央政府派韦孝宽、高颎平叛,尉迟迥毕竟是地方势力尉迟炯。
2尉迟炯、杨坚是政治家,韦孝宽是名将,高颎是军事战略家、谋略家,这些人中豪杰共同对付尉迟迥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3、尉迟迥反叛杨坚理由不充分,军队没有完全集结起来就失败了,而且战术漏洞百出,屡次出错。尉迟迥可能年纪已高,失去了年轻时候那种精明进取精神。
4、关西汉子韦孝宽玉璧保卫战击败高欢军队,除了北齐名将斛律金是韦孝宽对手外再鲜有对手。韦孝宽挂帅平叛有震慑作用。高颎军事谋划无人能敌。韦孝宽挂帅和高颎监军密切配合,叛军很难成功。
5、尉迟迥兵败有一定偶然性,时运不济特点。本来双方交战尉迟迥军队处于上风,但是邺城百姓上城观看双方作战,朝廷军队乘势向百姓放箭,冲击百姓,观战百姓溃散,导致叛军被冲击失利,韦孝宽、高颎乘势指挥军队包围登城攻击叛军。尉迟迥射杀数人后竟自杀身亡。叛军群龙无首,失败在所难免。
6、杨坚是北周大丞相,是汉族,权臣,如果取代鲜卑族的北周有一定历史进步意义,而尉迟迥却要反叛杨坚,违背进步发展规律。因此,失败不可避免。
7、杨坚对尉迟炯反叛早有防备,因此,能迅速安排平叛工作,打败叛军。
8、司马家族取代曹魏政权,赵匡胤取代后周柴氏政权都遭到地方势力武装反抗,最后这些地方反抗势力都被镇压了。北周尉迟炯的反抗杨坚也同样被镇压,不会成功的。
?在开国皇帝中,相对来说赵匡胤显得建国最轻松。他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皇位,又经过“杯酒释兵权”巩固了政权。
?赵匡胤(927—976),涿郡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将军。959年后周世宗柴荣驾崩,由8岁的柴宗继位,称为周恭帝,赵匡胤为节度使,握有兵权。
?960年正月初一,忽有消息传入朝廷,说是北方的契丹军队大举南下,准备攻打后周。辅佐小皇帝柴宗的宰相不问题虚实,急忙遣派赵匡胤率兵北上迎敌。
?大军行至陈桥驿这个地方时(今河南南部封丘),赵匡胤与老同学、心腹高参赵普私下商议策划,上演了历史中“陈桥兵变”的故事。(见图片①)
?有一天,以石守信为首的众多将士,前推后拥,左拉右扯,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唔唔喧喧,躬身跪地,山呼“万岁”。就这样,赵匡胤立码成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取代了后周,史称“北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见图片②)
?宋太祖登基后的一天,宴请石守信等老部下、老将军。席间,宋太祖沉闷地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当了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诸将忙问因由,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也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惶恐跪下,问询怎么办?赵匡胤让他们交出兵权,回家享乐。第二天,石守信等诸将军都称病辞职,交出兵权。接着,宋太祖下令解除了大将兵权,并把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
?北宋建立以后,陆续用兵,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中国重归统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