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剧《亮剑》中并未透露那位副总指挥的具体姓名,但熟悉我军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当年国共两党达成协议一致抗抗日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由朱德担任总指挥,彭德怀担任副总指挥肖克简历。
随即肖克简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又将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改为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
尽管八路军这个番号在历史上只存在了二十余天肖克简历,但由于八路军的称号彼时已在各级部队中广泛传播,且八路军内部对此叫法也已形成习惯,因此,我军在非正式场合一直沿用这个番号,包括人民群众都一直称第十八集团军为八路军,很长时间干脆就叫“八路”。
剧中未透露姓名的我八路军副总指挥,根据演员的音容笑貌、体形特征,以及言语的表达方式,活脱脱就是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无疑,前方总部参谋长就是左权,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率部东渡黄河在山西、在太行山根据地坚持抗日的我军高级指挥官。
丁伟,剧中的我八路军第28团团长,原本要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深造,中途却被总部通讯员拦下来,接替在苍云岭战斗中违抗军令而被撤职的李云龙担任新1团团长。
红四方面军的丁伟,原本和彭德怀并没有多大的交集,彭德怀是湘军出身,担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师第1团团长时,参加了平江起义,任工农红军第5军军长,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兼红3军团军团长。
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在川西北会合以后,彭德怀担任了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率部西征宁夏、陇东,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了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指挥了山城堡战役,歼灭了胡宗南部1个旅又2个团。
彭德怀有过短暂的指挥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丁伟此时就成了彭德怀的部下;此后,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统一整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彭德怀为副总指挥,丁伟等原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也都成了彭德怀的麾下。
因此,当丁伟被八路军前线总指挥部通讯兵在中途拦下,到总部报道面见彭德怀时,有称呼副总指挥为“老首长”的剧情。
在军中历来讲资历,上下级关系非常明确,绝对来不得半点含糊,毕竟彭德怀是我军高级指挥官,在军中的地位历来远高于丁伟,丁伟只我军中级指挥员,级别、资历和地位等,要相差很多。
1955年授衔时,彭德怀是我军十大元帅之一,剧中的丁伟仅是我军798名少将中的一员,中间相差了中将、上将、大将等级别;因此丁伟称彭德怀为“老首长”,既有历史的成因,也有对彭德怀的尊重和尊敬,才会直呼副总指挥为“老首长”。
1955年,一个共和国历史上的特殊年份。这一年,6岁的社会主义中国迎来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这一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亮相(亚非万隆会议),也是在这一年,10位元帅,10位大将和55位上将,175位中将以及802位少将同时产生,他们被称为:开国元勋。
1955年9月27日下午五点,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第一次授勋典礼。为这些开国元勋授予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法令性的褒奖。
在这次授勋仪式中,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荣革命军人们,获得了国家给予他们的极大荣耀。这种胜利的光荣属于人民,这种胜利就是人民的胜利——周恩来如是说道。
在这些国家脊梁中,不乏同乡一并参军而且之后一起成为将军的。其中有这么十个县,为国家培育了成批的军界俊杰、政界精英,所以被称之为“十大将军县”
即湖北红安、安徽金寨、江西兴国、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县、湖北大悟、安徽六安、湖南浏阳。这十个县一共走出了整整453位将军!
湖南籍的将军共有199人,其中:元帅3人,大将6人,上将19人、中将45人,少将126人。
其中平江、浏阳两县就有着82位!不可谓不惊人!
那么为什么那些曾经的湖南伢子们能有着这么傲人的成绩呢?这就不得不说到湖南省的风土地貌与历史由来。
据晚清湘籍学者王闿运著《湘军志·湖南防守篇》记载:
“湖南自郡县以来,曾未尝先天下。” 又有晚清湘籍学者皮锡瑞著《师伏堂未刊日记》写道:
“湖南人物罕见史传,三国时如蒋琬者,只一二人。唐开科三百年,长沙刘蜕始举进士,时谓之破天荒”。在湖南几千年来的历史上,清朝之前,可谓是人才稀少。
因为湖南省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又是漫无边际的洞庭湖水系及长江。山水合围,使湖南变成了一个被天险封闭的独立环境。
三面环山,天险难以逾越,交通更是不便,难比蜀道的交通环境让古人留下了:“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的俗语。
更重要的是,湖南对古代中国的战略价值在当时并不大,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打破它的封闭,也就没有了来改造湖南推进力。封闭的湖南像是个被孤立于全国的世外之地。
直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湖南才迎来了史上前所未有过的机遇与大变革。
在曾国藩的领导下,湖南人第一次系统地组织起来,集体冲破天险的包围走向了全国。大规模地出现在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之上,并留下盛名。
从这开始,湖南的基本建设与文化教育发展慢慢地开始跟上了国家的脚步,并在某些方面急速增长实现“超车”。
建学堂、办报刊、设学会、倡办近代工矿企业一样不少。
并且在政界军界也横插一笔。当时仅仅一个新宁县就产生了3名总督、1名巡抚、53名提督、58名总兵、56名副将参将、73名道府长官!
从湘军崛起开始,湖南人便开始积极引入新式教育,各种新式学校应运而生。
如湖南第一师范,最终改变中国命运的那一批共产党人如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就在这里完成了他们的思想革新与知识积累。
到了抗日战争爆发时期,尚勇的湖南人,加之良好的地理形势,使这里变成了共产主义领导下孕育反抗与革命的温床与根据地。
也就在此时,那些开国元勋开始发光发亮,磨拳擦脚跃跃欲试,想为国家尽心尽力。秋收起义、湘南暴动、平江起义都发生在此时,并培育起来了大批的爱国将领。
被称为第四大将军县的湖南平江,在授衔仪式上被授予将军军衔的有:
上将:苏振华、钟期光、傅秋涛共3人;
中将:方强、方正平、甘渭汉、刘志坚、吴信泉、邱创成、张震、张令彬、欧阳文、钟赤兵、赖毅共11人;
少将:王赤军、方正、方国安、方国南、孔峭凡、叶楚屏、吕展、李 元、李基、李光辉、李桂林、李彬山、李梓斌、杨尚高、吴自立、何辉、何能彬、何维忠、余非、余光文、张书祥、张平凯、张正光、张闯初、林胜国、罗湘涛、郑贵卿、钟伟、钟明彪、秦化龙、徐德操、唐 明、黄连秋、黄胜明、喻缦云、谢忠良、谢福林、裴周玉共38人。
被称为第十大将军县的湖南浏阳,在授衔仪式上被授予将军军衔的有:
上将:王震、李志民、杨勇、宋任穷、唐亮共5人;
中将:孔石泉、汤平、张藩、张翼翔、饶子健共5人;
少将:石敬平、刘子奇、江文、汤池、苏鲁、苏鳌、李贞、李信、李辉高、杨世明、何志远、邱蔚、张和、罗若遐、黄霖、黄曹龙、曾涤、熊晃、黎东汉、戴文彬共20人。
湖南的将军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大都个个声名显赫、军功卓效。
如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共和国上将王震。
他就是浏阳县的将军中比较具有传奇性的一位。
王震上将一生经历丰富,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领导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又屯垦南泥湾并兼任中共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卫戍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中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青化砭、羊马河、蟠龙等战役。
建国后,肩负使命率部挺进新疆,为我国领土完整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在平叛新疆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统率与指挥作用。
六七十年代,王震受到了迫害,但是王震不仅与其展开斗争,并在后期粉碎“四人帮”与平反工作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1993年3月12日王震在广州逝世,终年85岁,逝世后捐献了眼角膜。同年4月5日骨灰撒放在新疆天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