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王张作霖一生有很多对手,日本人是最大的敌人,还有俄国人,应该说张作霖敢和日本人和俄国人叫板,除此外在绿林起家时,对手有辽匪杜立三、蒙匪陶胡等,进军奉天时,对手有段芝贵,经营东北时,敢跟他对着干的有“二麟”冯麟阁和汤玉麟,但很快被镇压,进关争天下时,爆发直皖战争、直奉战争,都是其对手,要说这么多都是敌人,而真敢和张作霖称得上叫板的,个人认为只有2个人,一个是徐树铮,因为他屡次三番暗杀张作霖,另一个是郭松龄,这人倒戈,公然反叛,搞得张作霖差点自杀东北军将领。
图中为张作霖东北军将领,右二为汤玉麟。
徐树铮这人,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他曾收复外蒙,就凭这点,功在千秋,他是皖系军阀头子,段祺瑞的马前卒,也干了很多不光彩的事,所以他是个“有爱国之心,亦有误国之处”的军阀东北军将领。直皖战争时,张作霖打着“调停”的幌子来北京,不但表面上偏袒直系,暗地里狼子野心,皖系的徐树铮对其恨之入骨,于是开始谋划弄死张作霖,找了个请张作霖出席皖系讨伐曹锟的会议时,枪杀张作霖,由于段祺瑞担心严重的政治后果,一直没有示下,张作霖从眼皮底下逃脱。
图为徐树铮,因杀害冯玉祥舅父陆建章,于1925年在廊坊火车站被冯玉祥逮到,枪杀。
气愤的徐树铮摈弃上司,决定自己干,第二次组织杀害,听闻张作霖要返回奉天,在廊坊车站布下杀手准备截杀,当时段祺瑞四大金刚之一的靳云鹏和张作霖是儿女亲家,偷听到了徐树铮暗杀计划,于是向张作霖通风报信,张作霖改线路回奉天,又逃过一劫。但徐树铮依然不死心,他第三次组织了暗杀团,由姚步瀛率领13名杀手携带12万巨款到奉天四处活动,找机会暗杀,因为奉天是张作霖的地盘,马上暗杀团全部被抓,徐树铮的第三次暗杀计划失败,马上直皖战争爆发,张作霖通电助直反皖,皖系大势已去,段祺瑞引咎辞职,徐树铮潜逃日本。
张作霖巅峰时期,任北陆军大元帅,掌握北京政权。
郭松龄和奉系那些绿林军阀有区别,他是同盟会成员,接受过三民主义的洗礼,又参加过护法运动,到了奉军后也不受张作霖信任,但和张学良本是良师益友,所以郭松龄崭露头角后,宣扬不打内战,一起抵御外敌,是奉军里一股特殊的势力,并且在老派、新派、士官派、陆大派中,斗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李景林主政直隶,张宗昌主政山东,杨宇霆主政江苏,姜登选主政安徽,郭松龄本来如口袋之物的安徽督办落空,他感觉被捉弄了。
巨流河一战,郭松龄大败,夫妇被俘枪毙,并暴尸三日。
杨宇霆和姜登选上任后,不出一个月就爆发了江浙战争,张作霖发誓要报仇,刚迎来的和平又陷入了军阀混战,此时郭松龄觉得不能坐视国家再遭兵祸,立刻请求张作霖结束内战,保境安民,并消极对待张作霖的命令,拒绝发动战争,当听说张作霖准备跟日本人谈“二十一条”,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获得战争支持时,郭松龄再也坐不住了,枪毙了姜登选,通电倒戈,并突破山海关北上,一直打到锦州,当时张作霖已经收拾好家财装好27大车,随时准备让家人逃命,而自己要举枪自杀,幸好身边的王永江夺下手枪,众人劝阻后,决心与郭松龄死战,在争夺奉天的巨流河一役中,因有日军参战,郭松龄败北,惨遭杀害。
中国一直有一个“航母梦”,但是却到了2012年中国完成了对以2000万购自乌克兰的“瓦良号”航母的改造之后,中国才算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
实际上,中国的“航母梦”始于近代。
1928年,时任国民政府海军署署长的陈绍宽便已经提出了用2000万元建造一艘飞机母舰的建议,只是没得到蒋的同意。
可是到了1929年,他听到蒋说要为海军建造60万吨的军舰之后,便再一次提出了自己的构想,这60万吨可以划出一部分用于建造3艘飞机母舰,只可惜仍然没得到蒋的同意。
此后,陈绍宽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他建造航母的“野心”,始终在致力于让国民政府批准他的计划,只是屡屡受挫。
不过,陈绍宽显然不是第一个拥有并且迫切实现“航母梦”的人,张作霖才算得上是近代中国的“航母梦”第一人,并且他还付诸于行动。
张作霖乃是一代豪雄,从一介胡匪打拼到一国“舵手”,能力不可谓不强,手段不可谓不厉害,眼光不可谓不长远。
是的,张作霖的眼光确实看得很远,当所有人仍然在埋头发展陆军的时候,他却投入了更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用于建设海军和空军。
张作霖之所以舍得投入这么多钱,正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海、空军的重要性,一国之军队,绝不能只有陆军,海、陆、空三军缺一不可。所以,他在加强陆军建设的同时,又拿出钱来去建设海军和空军。
1922年,张作霖让沈鸿烈出面组建了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第二年便让沈鸿烈花高价钱从烟台政记轮船公司收购了“祥利号”运输舰,这艘舰船曾服役于德国海军,虽然已经退役,可是对于当时的奉张而言仍然很有价值。
既然要发展海军,又怎能没有军舰?
所以,张作霖又拿出了钱让人将祥利号运输舰改造成战斗舰,1924年完成改造之后的祥利好被更名为“镇海号”。
这艘“镇海号”的诞生,只是奉系海军发展的一个开始。
张作霖为了进一步扩充海军的实力,让海军成为一支能够用于作战的军队,他决定建立一支能让海、空联合作战的军队——海军航空兵。
海军航空兵的建立,是促使张作霖打造一艘“航母”的决定性因素。
1924年12月,张作霖向法国购买了8架“施来克”水上飞机,后于1926年3月成立了水面飞机队,可是飞机队的飞机停在哪儿?所以,张作霖再次下令让人将镇海号改造成为水上飞机母舰,也就是人们所说张作霖手上的“航母”。
但是,镇海号虽然被改造成了飞机母舰,可说到底仍然算不上航母。
1922年2月,美、英、法、意、日五国曾签署了所谓的“五国公约”,公约规定美、英、法、意、日各国不得建造排水量超过27000吨的航母。
然而,镇海号飞机母舰的排水量却只有2708年,这也就是说美、英等国手里排水量最小的航母便可能是镇海号的10倍了。
镇海号飞机母舰最为捉襟见肘的是,它并不具备飞行甲板和弹射装置,所以放在母舰上的水上飞机想要起飞,首先得让镇海号停船抛锚,然后再用起重机将水上飞机吊到海面上起飞,和真正的航母一比,几乎只是一件玩具。
可即便如此,镇海号的出现仍然让中国的“航母梦”踏出了最为艰难的第一步,从这一点来看,张作霖的眼界仍然值得称赞。
那么,张作霖的这艘“航母”——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去了哪呢?
镇海号飞机母舰虽然没办法和列强们的航母相比,可是和国内那些并不看重海军的军阀相比,却也有着不小的优势。
1927年3月,张作霖曾让沈鸿烈开着镇海号飞机母舰悄然南下去了上海,突袭了已经投向国民革命军的舰队,抢到了一艘炮舰作为战利品,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所以,镇海号在列强的航母面前是“玩具”,可在国内的军阀面前却也算得上是一个利器。
1928年6月,张作霖丧命于“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接手了奉系,但是张学良的能力显然撑不起奉系的场面,所以只能向蒋低头,宣布易知,奉系的海军自然从此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
当然了,东北海军的主力舰也仍然还是镇海号。
只不过,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因为东北海军根本打不过日本海军,所以时任青岛海陆军总指挥的沈鸿烈为了加固青岛的还防线,他只能选择了一个最笨,却也是最快产生作用的办法——将东北海军的舰船凿沉,用舰船来堵塞港口,阻滞日军的进攻速度,为友军争取宝贵的时间。
所以,镇海号飞机母舰便在这种情况下被凿沉了,虽然从此成为历史,可它却也为抗战事业奉献出了最后的价值。
镇海号,虽沉犹存。
镇海号是一艘了不起的军舰,张作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