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中亚地区耶律大石,这种国家旋起旋灭是非常正常的,也很常见,西辽也一样。
辽国灭亡之前,辽天祚帝在逃亡之前,曾命耶律大石留守北京,但天祚帝逃走后,耶律大石另立了一位皇帝耶律大石。之后,金军进攻时,耶律大石无力抵抗,只能逃走。在逃走时,因为有过另立皇帝的事情,怕被天祚帝追究责任,所以,耶律大石没有去逃到天祚帝那里去,而是直接向西北方向逃亡,穿越沙漠,来到了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
耶律大石逃亡时带着的契丹人很少耶律大石,只有几十个人,因为之前西北地区的突厥系游牧部落多数都已臣服于辽国,而耶律大石又以恢复辽国为名,又是辽国皇室宗亲,所以得到了当地突厥系游牧部落的支持,其中就包括当时在新疆东部一带的畏吾尔人部落。耶律大石用当地部落的军队开疆拓土,建立了西辽,所以除了极少数皇室是契丹人之外,其他人几乎都是当地的突厥系游牧部落。
西辽在中亚站稳脚跟后,因为耶律大石本人具备比较高的汉文化修养,所以很快就按照辽国的统治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了比较强大的国家。周边许多突厥系部落和民族都向他臣服,包括花剌子模、喀喇汗王朝,都一度向西辽臣服,将西辽皇帝尊为古尔汗,而在中亚再往西的地区,一些民族甚至就把西辽视为中国,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桃花石。
西辽建立八十多年后,蒙古开始崛起。蒙古先消灭了夹在西辽与蒙古之间的乃蛮部,乃蛮部王子屈出律向西逃亡,逃到西辽。西辽收留了他,并把他招为驸马。之后,屈出律窃取了西辽皇位,成为西辽最后一个皇帝。蒙古以追杀屈出律为名,继续向西进攻,攻入西辽,屈出律出逃,西辽灭亡。
西辽本质上就是耶律大石利用辽国余威,强行把一些突厥系民族捆绑在一起形成的一个部落联盟国家。这种国家本身和所有的草原游牧帝国一样,兴起的时候很快,灭亡的时候也很快。因为游牧部落就像是一群土豆,把这些部落组织起来的国家就像是一个袋子,当这个袋子能够通过扩张为各个部落带来利益时,国家还能保持稳定和秩序,而当当袋子破了的时候,这些土豆就会散落,整个国家就会崩溃。
西辽就是这种情况。在前期的创业期,耶律大石代领当地的部落建立国家,东征西讨,击败了阿拉伯帝国的军队,金军也并没有越过沙漠进入中亚,所以西辽在当地没有遇到更加强大的对手,就能够不断扩张。唯一比较强大的对手是阿拉伯帝国,但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早已经四分五裂,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西辽在卡特万会战中胜利之后,就在中亚确立了霸权地位,成为周边其它游牧部落国家的宗主。
但蒙古崛起之后,先后进攻金、西夏,并一路向西进攻,都未遇到对手,包括札剌亦儿、克烈部、乃蛮部都先后被蒙古征服。这时候的西辽已经衰落,完全无力抵抗蒙古人的进攻,所以蒙古进攻西辽是很容易的就取得了胜利。而对当地的那些游牧部落来说,被契丹人皇帝统治,和被蒙古大汗统治都是一样的,所以也没有太强烈的抵抗意志。
西辽的灭亡虽然过程并不复杂,但却引起了连锁反应。西辽灭亡后,蒙古就完全控制了中亚地区,这里都被成吉思汗后来分封给他的儿子察合台和窝阔台作为封地,这个地区也是后来元朝时期一直处于混战状态的乱源。控制中亚之后,蒙古就打开了南下阿富汗、印度的通道,向西就可以继续进攻中东和西亚地区,继续向西北就进入了伏尔加河流域。
可以说,消灭西辽是蒙古能够建立空前绝后的横贯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的关键。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中亚地区一直被视为亚欧大陆的枢纽地带。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休养生息,组建一支强大兵团,他是一个务实的军事家,经过分析局势认为金军如日中天,正在上升时期,靠手中有限的兵力很难与之抗衡。于是率军西征,重新打出一片天地,重新建立辽国,史称西辽。耶律大石曾派兵东征恢复故国,无耐被流沙阻挡,人马死伤惨重,只得撒兵。这一时期,草原上又有新主人涎生,所以,耶律大石只能向西发展势力,此后无暇顾及草原诸部。
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善长骑射,文才出众,中过进士,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也是契丹人万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辽国末年,金人大举进攻,耶律大石率众浴血奋战,也没有摆脱辽国覆没的命运。耶律大石同天祚帝在战略上发生严重分歧,他是一个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人,在一个夜晚率二百精锐骑兵,一路向西北逃到辽国军事重镇可敦城(蒙古国境内)。耶律大石以皇室身份接管了军事大权。
辽国在草原上设有七个军州,布防军队。耶律大石把七镇将领和十八部草原首脑召集起来,立誓“救君父,济生民。"重建辽国。耶大石在可敦城经营五年,聚集几十万人马,准备联合西夏和南宋夹击金国
这时金国军力非常强盛,灭辽亡宋,战斗力是杠杠的,耶律大石是一个精明的人,以为金国势力太强大,以自已有限兵力,很难取胜,便决定西征,在西方重新复兴辽国。
公元1130年2月22日,按照契丹人传统风俗,杀白马青牛祭天地和烈祖烈宗,然后,耶律大石率大军西征,一路招降纳叛,势力日渐强大。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额敏)称帝,称天佑皇帝,改元延庆,恢复国号辽,史称西辽。
耶律大石并没有忘记恢复故土,在公元1134年3月,派萧斡里刺为兵马元帅,带领七万精锐骑兵东征金国,令人遗憾的是被沙漠阻挡,人马损失惨重,只得退兵。
金国战略方向是全力进攻南宋,同时也密切关注耶律大石的一举一动。公元1131年,金将粘罕闻听大石西征,便率军偷袭可敦城,同样被沙漠阻挡,兵马十不存二,只得撒兵。
耶律大石东征失败后,引起金国警觉。公元1135年,粘罕率大军西征,双方在沙漠之中展开绝战,双方互有胜负。最后金军粮绝,人马冻死者不少,金军中有不少辽国降兵降将,有一员辽将听说父亲和妻了都在西辽军队中,便率数千人阵前起*,夹击金军,金军狼狈逃走。
耶律大石西征后,北方草原出现权力真空,漠南蒙古被金人吞并,勃儿支斤-合不勒汗被漠北各部落推举为草原共主,合不勒汗是成吉思汗的六世祖。公元1137年,金熙宗派万户呼沙呼率兵北征草原,金军深入大漠腹地,粮草断绝撒军。合布勒汗率众追击,在海岭大败金军。
金熙宗见打不过草原部落,便进行招降,封合不勒汗为蒙兀国王。合不勒汗见西辽远在天边,鞭长莫及,对自已没有一点帮助,金人就在眼前,势力非常庞大,并不是自已能憾动的,便接受了金人招安,名义上服众金国统治。
此时,耶律大石更沒有精力管草原上的事情,稳扎稳打发展自已的势力。公元1141年,卡特万之战,大败赛尔柱帝国桑贾尔大君的十万伊斯兰教联军,取得富饶的河中地区,定都八拉沙衮(虎斯斡耳朵丿。西辽帝国东到老哈河,西接咸海,北达巴尔喀什湖一带,南及阿姆河流域,疆域空前辽阔。卡特万之战两年以后,耶律大石便病逝了,所以,他离开发迹之地可敦城之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故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