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补充一点资料谢晋元等八百壮士。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谢晋元等八百壮士,日军接管租界并俘虏所有孤军营内所有3百多士兵。后期分散到各地做苦力。
1942年8月有8人从南京东郊孝陵卫日军战地士官学校逃出;到达句容县新四军帮助,8人全部回到重庆谢晋元等八百壮士。1943年2月初,又有28名士兵从南京东郊孝陵卫逃出,部分参加了新四军。
1942年底,安徽芜湖有28人在代团长雷雄组织下暴动,一行共29人全部逃出;在新四军帮助下分两批到达重庆。后来这里又逃回来6人。
1942年初,士兵姚连玉等2人从月浦出逃;团副上官志标就医时脱逃,并担任了当地游击队队长。
1944年日军将南京孝陵卫剩余的120名孤军迁回上海,1945年2月孤军组织了集体逃亡,其中班长景勘等33名官兵得到新四军苏南游击队接应,最后33人全部辗转到达重庆。
……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如果当时租界里孤军营战士要跑,是肯定可以跑出去的。一来租界不可能看守比日军更严格,管理比日军更残酷,二来租界里的保安不可能比日军更有战斗力,三来租界不可能不顾及民国面子对逃亡士兵而穷追猛打。
所以,为什么从37年11月到41年12月四年时间孤军营没有出现有组织的逃离行动,很值得探讨一下。
很多人根据现代部队编制把谢晋元当成副团长,从而认为应该叫团副。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团附。中国近代军队设立始于清末的北洋常备军。北洋常备军的编制基本参照西方列强,只是把“师旅团营连排班”改成了“镇协标营队排棚”,指挥官的称呼也有所不同,比如镇的指挥官叫统制,而团一级也就是标的指挥官叫统带或者是标统,重要的是各级指挥官都没有副职,因此没有什么副统带或者副标统。
在进入民国以后,“镇协标营队排棚”被改成了“师旅团营连排班”,对应的统制、协统、标统等等也都改成了师长、旅长、团长之类大家熟悉的称呼,但是这一时期还是没有副职,没有副师长、副旅长、副团长等。
但是自1912年起,部队里增加了 一个“附”职,比如团一级就有中校团附、少校团附各一个,并明确规定各团附中校管该团教育,少校管该团兵器。从这个职务定义来说,和现在的副团长显然相差甚远,只是团部里的两个属员而已,职权还不如营长。所以这一时期经常可以看到团附被任命为营长的军官任命书,因为这是一种升职。
在南京政府成立以后,在军官的职衔方面继承了北洋军的习惯,保留了团附一职。不过此时的团附职权已经和北洋时期有所区别,团附的地位已经高于营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守卫四行仓库时,团附谢晋元就在营长杨瑞符之上。
这一时期的团附就职权来说和副团长差不多了,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说谢晋元是团附,而不是团副。
八佰现在评分还在掉,目前已经是7.7了,正好编剧葛瑞最近在访谈里变相回答了一些争论,印证了我的一些看法,这评分高了。
之前我分析过,八佰里的每一次战斗基本上都夸张了,
第一场是在仓库里关门伏击,是把淞沪战役初期日军伏击中国军队的战斗改成谢晋元部关铁门伏击日军。
放毒气是瞎编,芥子毒气用湿毛巾更防不住,属于误导。
第二场,日本军队脱光衣服拿匕首从水路突袭纯瞎编。
第三场,拼死拉电话线,但电话线早就架好了。
杨慧敏送旗帜,是走进去的,和商会以及童子军的人一起送的。
第四场陈树生绑手榴弹自爆,结果电影从1个人夸张成一群人。
第五场护旗,根本没有发生在保卫战期间,是在租界里和租界的白俄士兵赤手空拳打的。
最后撤退,电影里被机枪打的死伤惨重,但实际上快撤完了日军打了机枪,被谢晋元部反击,撤退顺利。
有人说,电影又不是纪录片,你这么较真干什么?
但是编剧发话了,他的剧本里,首先就是讲究真实!见下图:
编剧说电影是真实的,但是我对照史料发现主要情节都很夸张,
一部标榜着真实,却处处不真实的电影,凭什么得高分?
那么剧组到底是什么意图?什么想法?
以后反华势力拿着《八佰》说,这电影真实?和史料对不上啊,进而质疑我们的抗日战争,那么电影在这里起到一个什么作用?
而且有意思的是,编剧又说了,管虎在开始筹备《八佰》的时候就说了,
“这部电影不是人到英雄的过程,而是一帮“畜牲”到人的过程。“
“畜牲”到人?
截图为证:
谢晋元以及四行仓库守军是我国第一批被收录进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的,在剧组看来,他们以前不是人?
是什么,我就不重复了,我不同意剧组的观点。
有人可能又要说《战狼2》和《红海行动》也不是百分百真实,为什么打高粉?然后开始扣帽子。
《战狼2》直接说的是非洲某国。
《红海行动》虚构了一个国家——伊维亚。
人家可没标榜自己完全真实。
再看给电影打高分的,请看影评里面几个高赞的,其中目前最高赞的短评是这么说的: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艺术作品能够不被意识形态所束缚,升旗升得堂堂正正。“
这说明什么?
有很大一部分人对这种碰瓷式宣传非常感兴趣,一个根本没有发生在四行仓库保卫战期间的升旗情节,就因为中国台湾1975年拍电影的时候硬加进去了,他们就来劲了。
请问中国台湾当局有没有堂堂正正拍过红军、八路军、新四军?
有没有堂堂正正把镰刀锤子旗帜升起来?
有没有堂堂正正把五星红旗升起来?
做人不能双标。
(这张照片,夜里穿白色运动服,生怕别人看不见?不知道剧组怎么想的)
至于长评,也很有意思,最高赞是介绍撤退之后的故事的,可以说和电影本身没有什么关系。
至于第二高赞的长影评叫《学走路中试图踩单车》,你觉得它拍第二位?
不好意思,它排第四位。
那么豆瓣官方是不是暗搓搓地干了点什么?
最后,电影院复苏,体制内的许多单位也组织集体观影,把这片算作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我也挺无语的。
希望这些单位多多支持后面上映的电影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