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要提到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的父亲楚穆王了帝王野史。

帝王野史:历史上有哪些弑父篡位的帝王?

自古王室多无情,为了那个至尊宝座,父子相疑、手误相残的事迹层出不穷帝王野史。

帝王野史:历史上有哪些弑父篡位的帝王?

自从秦始皇称帝,中国历史有皇帝以来,历史上弑父夺位的有:刘劭、拓跋绍、杨广、朱友珪帝王野史。

帝王野史:历史上有哪些弑父篡位的帝王?

帝王野史:历史上有哪些弑父篡位的帝王?

01、弑父篡位其中,刘劭是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长子。

帝王野史:历史上有哪些弑父篡位的帝王?

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因巫蛊之事,刘义隆欲废太子,刘劭知道之后,遂与其弟刘浚共谋,率兵夜闯皇宫,将其父杀害,自立为皇帝,史称“宋元帝”,改元“太初”。

帝王野史:历史上有哪些弑父篡位的帝王?

刘劭因弑父篡位而导致众叛亲离,在位仅三月,即被率兵讨逆的刘骏所击溃,刘劭被俘后遭处斩,死时年29岁,并被刘骏称为元凶。

帝王野史:历史上有哪些弑父篡位的帝王?

而拓跋绍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次子,天赐六年(409年),拓跋绍母亲贺夫人有过失,道武帝即将下令杀她。

帝王野史:历史上有哪些弑父篡位的帝王?

因天色已黑未处决,贺夫人密告拓跋绍救她。

帝王野史:历史上有哪些弑父篡位的帝王?

拓跋绍当晚与帐下武士、宦官数人偷入宫中,杀害道武帝。

不久被其兄拓跋嗣诛杀,时年十六岁。

杨广剧照

至于隋炀帝杨广就不用多介绍了,关于杨广弑杀隋文帝杨坚的资料,都是出自野史和隋朝末年为了讨伐杨广而写的檄文。

唐朝编写的《隋书》在文帝和炀帝的本纪均不采用弑父之说,因此杨广弑父是很有争议的。

最后一个朱友珪是后梁太祖朱温的第二子,被封为郢王,历任左右控鹤都指挥使、莱州刺史等要职,随着朱友珪的权势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就越来越膨胀。

乾化二年(912年)朱温因为后梁面临李存勖巨大的军事压力,他觉得自己的亲儿子不堪重用,想将皇位传给养子博王朱友文,由此酿成了政变。

朱友珪带领人马闯入宫中,将朱温刺杀,自己登基称帝。

没多久,朱温的另一个儿子均王朱友贞再次发动政变,朱友珪无奈之下命人将自己杀死,时年27岁。

纵观这些弑父篡位,要么极有争议,要么弑父者没有坐稳皇位,其帝位没有被后世承认。

那有没有弑父篡位,却坐稳了王位,而且政绩出色被后世所承认呢?

其实是有的,这人就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穆王。

02、一代英主楚穆王,芈姓,熊氏,名商臣,楚成王长子,在他继位之前,楚国自楚武王自称为王以来,历经楚武王、楚文王、楚堵敖、楚成王四位国君。

楚堵敖三年(公元前672年),楚成王弑杀兄长楚堵敖,成为楚国国君。

瞧瞧这一家子,老爹杀兄,儿子弑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楚成王在位四十六年,布恩施惠,励精图治,颇具明君风范,极大振兴了楚国发展,对外兼并,武功赫赫,连灭贰、谷、绞、弦、黄、英、蒋、道、柏、房、轸、夔等十二国;

北上中原与齐桓公争霸,历时十余年,结果楚国取得辉煌的成果,在楚齐争雄中使得楚国呈现后来居上、生机蓬勃、人才辈出的趋势;

而后,楚成王击败宋襄公,逼宋与楚结盟,最终与卫联姻,与郑、许、陈、蔡、曹、鲁等国结盟,成为盟国盟主,称雄一时,威风凛凛,只差半步就可以成为霸主;

可惜既生瑜,何生亮,最终他遇上了晋文公,

楚成王四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四年),楚国和晋国为争夺霸主之位,爆发了著名的城濮之战。

此战以晋军大获全胜而告终,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又一个霸主。

但楚成王老谋深算,并没有让楚国元气大伤。

终楚成王一世,虽齐桓、晋文之强,也不能使之屈服。

偏偏他养了个好儿子,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这个好儿子就是,太子商臣!

城濮之战后,楚成王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他打算立儿子商臣为太子,于是他征求令尹子上的意见。

结果子上提出明确反对,他认为楚成王的年纪还不算大,而且有很多宠爱的妻妾,如果将来要废黜商臣,另立太子,必定会出祸乱。

而且商臣这个人,眼睛像胡蜂,声音像豺狼,是一个残忍的人,不能立为太子。

楚成王一听子上说自己不年轻,就嘀咕了,老子都快六十了,还不年轻?

你不让我立太子,是不是别有居心啊?

于是楚成王当即拍板,坚持立商臣为太子。

03、太子商臣后来太子商臣给知道了子上反对自己当太子的事。

这还用说,太子商臣对子上是恨之入骨,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为了雪此大恨,同时为了铲除自己登基的障碍,处心积虑的太子商臣早就想致子上于死地。

就在这时,出事了。

楚成王四十五年(公元前627年),实力雄厚的楚成王并不甘心就此将霸权拱手相让,当时正好晋文公死了,新任晋国国君是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楚成王跃跃欲试,想再次向霸主发起挑战。

老子倒霉,前折齐桓公、后输晋文公,现在年纪轻轻的晋襄公又有何惧哉?

楚成王决定出兵北上,会一会晋襄公,看看晋国这个新任国君是不是虎父无犬子。

楚国和晋国并不接壤,楚成王北上没法直接攻打晋国,那打谁?郑国!

这年八月,楚国派子上进攻郑国。

楚国大军长驱直入,很快打到郑国国都新郑远郊的桔柣之门,郑国岌岌可危。

郑国国君郑穆公只好向老大哥晋国求救,同时祈求上天保佑郑国能再次逃过一劫。

晋襄公收到郑穆公求救信后,在先且居的推荐下,赶紧派阳处父攻打蔡国,以牵制楚军,来了个攻蔡救郑。

阳处父这一攻蔡,子上不能坐视不救,楚军放弃进攻郑国,转而救援蔡国,与阳处父在泜水隔江相望。

其实,晋国这次是劳师袭远,战线远比楚国拉得要更长,军粮补给远比楚军困难得多,阳处父很快就发现晋军粮草将尽。

粮草一尽,这仗更没法打了,阳处父有了退兵的打算。

但初次独掌大军的他既怕退兵时楚军乘机进攻,又怕退兵后给人落下临阵退却的笑柄。

攻又不能攻,退又不能,阳处父急得满头是汗,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出一计。

他派人前去给子上约战说:

“吾闻之,文不犯顺,武不违敌。子若欲战,则吾退舍,子济而陈,迟速唯命,不然纾我。劳师费财,亦无益也。”

这就是成语文不犯顺、武不避敌的出处。

阳处父意思很简单,你若想和我决战,我就退后一舍,让你渡河列阵,早打晚打你说了算;你若不想渡河,那就让我一舍之地,让我渡河列阵。不然这样相持下去,劳师费财,对谁也没有好处。

结果,不知道对面晋军马上就要断粮的子上,听完这话,按耐不住了,准备渡河列阵,这时他的侄子成大心劝阻他说,晋国人言而无信,不要上晋国人的当,他们必定趁我军半渡而击,到时后悔莫及。

不如我军后退,放晋军过河,这样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我们手里,有利无害。

子上听从了成大心的建议,命令部队向后撤退,让阳处父渡河来攻。

楚军主动后退三十里后,阳处父却没有如约渡河来攻,而是对外大放厥词宣称:“楚军逃跑啦!”

然后阳处父俨然跟打了胜战一样,大摇大摆地班师回国了。

而对面的子上退兵以后,等了半天都没看见阳处父来攻,终于发现事情不对劲,赶快派人去打探消息,结果阳处父早已溜之大吉了,子上想追都追不上,只能无奈作罢也退兵了。

就这样阳处父耍了个滑头,狠狠地忽悠了一把楚国人,退兵后的阳处父又灵机一动,心生一条毒计,把子上先退兵的消息托人告诉了楚国太子商臣,就是阳处父这灵机一动,结果了子上的性命。

当太子商臣收到阳处父传来的消息后,马上跑到楚成王告状,说子上收受了阳处父贿赂,所以无故退兵。

这一下子上是黄泥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他确实先退兵了,根本就说不清了。

而这时楚成王本来是为了找回面子,向霸权发起冲击,结果闹了这么个结局,心里是窝火得很,太子商臣一告状,他毫不犹豫,坐实子上叛国罪名,然后直接杀死了子上,还让子上背上了叛国罪名。

太子商臣为了铲除政敌,不惜和敌国合作,借刀杀人,这样的人可想而知有多可怕,这种人为了权力,为了一己之私,根本毫无底线,不择手段。

04、父子相疑子上死后,楚成王可能察觉到了太子商臣在其中的阴谋,好小子,借刀杀人都借到晋国人和老子头上了。

楚成王开使对太子商臣越看越不爽,然后邻人盗斧心理发作了,他一不爽,就觉得太子商臣还真的有点像子上之前所说的那样。

于是起了废立之心,打算废了太子商臣,改立王子职为太子。

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事被太子商臣给听到了点风声,只是不能确定真假。

事关太子之位,容不得马虎,于是他跑过去问自己老师潘崇,我收到情报,说父王打算废掉我的太子之位,但是我无法得知这个情报真假,如何才能获知真假?

潘崇略加思考,反问道,如果楚王打算废太子,你认为谁能知道这件事情真假?

太子商臣这会都急得不成样,你问我谁清楚,这事除了自己老爹还有谁清楚?总不能叫我去问他吧。

太子商臣再一想,不对,还有一个人应该能知道。

这个人叫江芈,是楚成王的妹妹,太子商臣的姑姑,因为嫁给江国,故称江芈。

楚成王对这个妹妹十分宠爱,什么事都会对她说,因此在无法从楚成王这辨明真伪的情况下,江芈是唯一的途径。

于是于是在潘崇的设计下,太子商臣非常巧妙的来了个投石问路。

先是设宴款待江芈,然后故意激怒她,果然江芈对太子商臣破口大骂,“役夫(这在先秦时期,是对贵族的极大侮辱),没想到你是这么坏?怪不得王兄要废了你,立王子职。”

得,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商臣听到此言,五雷轰顶,马上告诉潘崇,现在已经证实了消息,楚成王确实有废立之心。

潘崇对太子商臣说:现在,你有三条路:

第一、马上跑路,以图东山再起;

第二、安守本分,等着被废,然后好好侍奉王子职,争取王子职宽容大量,饶你一命;

第三,先下手为强,弑君夺位。

被废的太子向来没什么好下场,太子商臣可不想重蹈太子申生这前车之鉴的覆辙,命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好。

太子商臣想都没多想,选了第三条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05、弑父夺位于是太子商臣纠集一帮心腹,发动阴谋政变,准备弑父夺位。

这一政变,事出突然,楚成王根本毫无防备,太子商臣在王宫侍卫的帮助,很快攻进了王宫。

当时楚王正在吃饭,熊掌都刚下锅,楚成王说,父子一场,希望你能让我吃完这顿熊掌。

煮熟熊掌可是要很长时间的,楚成王其实就是想拖延时间。

太子商臣看破了楚成王的小心思,想拖延时间,等兵马来救,没门!

他立马拒绝楚成王要求,什么父子一场,在王位面前都是狗屁。

留你一个全尸,算是报答你生我育我之恩,莫要不知好歹,否则斧刃加身,就不好看了。

太子商臣扔给楚成王一根长绳,转身走出了大门,门外楚国迎来一场罕见的大雪,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父子亲情,随风而去无声息;君臣大义,伴雪而化无踪迹。

楚成王仰天长叹:寡人恨不听子上之言,致有今日,于是上吊自杀,饮恨而终,死不瞑目。

可能也是报应,弑兄自立的楚成王,最后遭遇亲生儿子弑父。

楚成王四十六年(公元前626年),楚国一代英主楚成王被其子太子商臣逼杀,引恨而终,太子商臣继位,是为楚穆王。

楚成王一死,楚穆王余恨未消,开始打算给自己父亲给个灵王谥号,乱而不损曰灵,这显然不是个好谥号,楚穆王对其父之恨意,实在令人心寒。

结果,楚成王死不瞑目,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楚穆王可能是怕了,于是改谥号为成。

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克终曰成;持盈守满曰成,楚成王无疑配得上这个成字。

楚成王这才闭上了眼睛,这就是楚成王的来历。

楚穆王即位后,尽力改变楚国在城濮之战后的劣势,先后灭亡江国、六国、蓼国等国,进一步控制江淮地区(今安徽中、西部);攻打并迫使郑国与楚国请和;攻占陈国壶丘;一套组合拳下来,楚国声威大振。

此后,楚穆王接连挥兵北上,晋国权臣赵盾面对楚穆王挑战,只能节节败退,并不敢与之交战,楚穆王声望达到顶峰。

楚穆王十二年(公元前614年),楚国楚穆王病逝,其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

楚穆王虽然是弑父自立,但他其实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在任期间,咄咄逼人,屡屡出兵北上,给晋国带来很大压力,晋国在中原苦心维持的霸主秩序被其冲击得七零八落。

楚穆王没有霸主之名,却有霸主其实,是当时的准霸主!

楚穆王真是一个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