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莉把药方还给正楠时,也留下了一封信,雯莉告诉正楠,药方是自己爹爹偷的,自己一定要为自己的爹爹赎罪竹内条条。
启明听了正楠的解释后竹内条条,告诉正楠自己愿意放下前嫌和正楠一起去救雯莉。日本人威胁雯莉把药方交出来,但是雯莉以各种理由敷衍日本人,想方设法拖延时间。她告诉日本人,药方在佛像下面,惠子急忙派人去寻找。
杨局长因为雯莉失踪的事迁怒于部下竹内条条,这时,正楠和启明慌慌张张的赶来,告诉了杨局长雯莉的下落,并把沙老板和惠子都是日本特务的证明拿了出来,让杨局长赶紧去抓这两个人。杨局长假装指挥下属去抓捕两人,等下属和正楠他们离开后,他急忙打电话给沙老板,通知沙老板和惠子等人赶紧离开沧州,并告诉沙老板,要不是因为害怕连累到自己,他绝对不会泄露消息的。沙老板赶紧打电话给惠子,让惠子离开沧州,可是惠子却说自己还有要紧的事要办,绝对不会离开的。
沙老板是日本特务的是传遍了整个商会竹内条条,大家都大吃一惊,感觉到不可思议,义愤填膺地说要赶走沙老板。此时,沙老板已经换上便装,想要逃跑。逃跑的路上,遇到了商会的人追赶,沙老板拿出了手枪,打伤了其中一名人员的脚。老百姓们看见后,纷纷冲上去追赶他。最后,沙老板被百姓和警局的警员们共同追赶,急忙丢出了一颗手榴弹,逃脱了……
惠子换上了军装竹内条条,决定以日本帝国军人的身份与中国人大战一场。杨局长单刀赴会,前往道场救女儿,他奉劝惠子赶紧离开沧州,并保证惠子的安全,关于药方的事,他已经不想再管了。可是惠子却以雯莉的性命威胁杨局长,表示自己拿不到药方,绝对不会离开。这时,惠子派出去的人回来了,他们告诉惠子,药方根本就不在佛像下面,日本人上当受骗了。杨局长拿出枪,想要和惠子死拼一场就救下雯莉,就在杨局长被打倒在地方的时候,正楠和启明两个人及时赶到了,两个人联手和日本人打在了一起。正楠让启明和杨局长赶紧去救雯莉,自己想办法对付日本人。正楠以一对多,打倒了一堆日本人。惠子的师兄也被正楠一刀杀死,惠子看见后,急忙逃跑。
莫先生及时赶来帮助,和石田平一郎决斗起来,最终,石田平一郎不敌莫先生,被打倒了。警员们冲进道场,发现日本人已经死光了,墙上还留下了蒙面人的印记,大家欢呼在了一起。
启明把雯莉救了出来,却逼着让雯莉把药方给自己。这时,正楠及时赶到,正楠以为启明已经真心悔过,没想到只是欺骗大家而已。启明大声嚷嚷着说,自己已经回不去了,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只想拿到药方。正楠和雯莉看着这样的启明,牵着手默默地离开了。。
雯莉回家后,和杨局长进行了长谈,父女两人说了很多很多的话,杨局长答应女儿自己也再不会犯错了。此时,站在后面的萍姨以做饭为借口,满脸沉重地离开了。
最终,惠子和沙老板逃离了沧州,山本大佐对沙老板和惠子两个人非常失望。惠子发誓一定要帮井上君和石田平一郎报仇。杨局长回到警局后,告诉大家是蒙面人杀了日本人,假装让大家全力寻找蒙面人,以此为正楠他们开脱,下属们都心知肚明地接受了。沙老板和惠子离开沧州后,百姓们热烈地庆祝在了一起。日军在沧州的阴谋彻底粉碎,可是,日本人侵占中国的野心并没有消退,他们的双眼贪婪地看着中华大地,中国仍然处在危机四伏之中……
全剧终
己方占据一个山头或者制高点,面向敌人一方的山坡就是正斜面,而背向敌人一侧的则为反斜面,反斜面在战争中最大的用途就是规避敌人的火力打击,保存有生力量并进行有效反击!对于无后座力炮、坦克炮之类的直射火炮而言,由于弹道过于平直,反斜面就是它们难以企及的存在,而对于榴弹炮和迫击炮等曲射火炮,虽然弯曲的弹道能够够得着大部分反斜面区域,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的火力死角,并且因为反斜面侦查确认困难,无法准确做目标判定,即使轰炸机完全能够得着,也很难做到有效摧毁。因此在面对火力强大的敌人时,反斜面工事能够有效的弥补火力劣势,减少己方伤亡。
如果要攻占反斜面阵地,最重要的就是占领山头的中脊线,也就是所谓的棱线,处于棱线位置,可以对正反两个斜面阵地都占据居高临下的优势,并且通过观察定位能够有效的确定反斜面隐蔽工事和火力点,在这里设置前沿观察所可以为后方炮兵提供各种准确的目标坐标,指引炮兵一步步修正并摧毁反斜面工事洞口,将敌人堵死在坑道之内,因此在山地争夺战中,山脊棱线的争夺至关重要!
(反斜面山脊线)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所描述的南天门之战(松山战役)中,日军竹内联队依靠山地地形优势构筑起4道防线,其中两道位于正斜面,另一道位于反斜面,还有一道以坚固树堡为核心的第四道防线则处在山后与反斜面成犄角之势,互相支撑。日军当时由于已经失去和炮兵和火力优势,因此就希望在龙文章部队在摧毁占领正斜面表面阵地之后,从坑道内转入反斜面进行隐蔽,待国军冲下山后,利用反斜面工事和山下工事对国军进行前后夹击。然而很不幸的是,龙文章最后带领突击队直接将山体坑道爆破,直接突入最后山下树堡,日军反斜面阴谋也就此落空。
反斜面作战的大规模运用应该是太平洋战争中的日军,面对美国强大的工业化部队和无穷无尽的飞机大炮,日军在东亚战场的火力优势尽失,只能借助于山体反斜面进行负隅顽抗,尽可能的给美军最大程度的杀伤。在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中,日军都充分利用地形构筑了各种反斜面工事和完整地下碉堡群,让美军付出了近1:1的伤亡,冲绳岛一战,美军在占据压倒性火力优势的情况下伤亡3万余人,成为太平洋战争中单次损失最大的一次战役。
(冲绳岛战役)
而真正将反斜面作战运用到炉火纯青境界的当属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中最经典的战例莫过于艰苦卓绝的上甘岭之战!当时美军纠集了6万部队,动用坦克近170辆,火炮300多门,飞机3000余架次,对上甘岭这个仅仅3.7平方公里的高地倾泻了近200万发炮弹,山头被削平近两米,但是始终无法前进半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志愿军利用山体构筑了正反斜面相通,各种暗哨火力点完备的地下坑道工事,这些工事配合志愿军灵活机动的战术以及敢打敢拼刺的顽强作风,最终成就了上甘岭的奇迹!
(上甘岭战役地形图)
不过反斜面工事虽然厉害,却也存在天生的弱点,反斜面阵地布置的火炮受限于山体屏蔽,射角狭窄,很难对正面进攻的正斜面的敌人进行有效支援,只能延伸射角对远距离敌人进行压制。因此从战争需求来看,反斜面作战一般是属于劣势被动状态下的被动防御,属于固定阵位的防守作战,无法有效的进行主动进攻,其次反斜面作战一旦被敌人围困,很容易导致缺水断粮,并最终被活活耗死,因此必须在反斜面洞口部署相应的兵力进行防守防止敌人绕后,间接的削弱了正面阵地的兵力部署。(反斜面炮火受限)
而随着现代化作战中强大的钻地炸弹的应用,反斜面作战也已经失去了其本来的优势,面对美军钻地能力达60米的MOP炸弹,任何反斜面工事都只不过是窗户纸而已,一捅就破!时至今日,现代化的反斜面作战如果没有完整防空火力的支持,也已经很难获胜,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依旧是低强度战争中一个必须点亮的技能点!
(美军各类钻地弹钻地深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