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生于赵都邯郸,十三岁继秦王位。秦始皇亲政后,任用尉缭秦朝皇帝列表排名表、李斯等人,积极实施统一战略,自公元前236年起,直至前222年,秦以十年之功,陆续兼并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领导中原进入封建帝制时代。
秦始皇是个略显虚荣的人秦朝皇帝列表排名表,他明白一统天下之功绩,足以彪炳青史,认为王侯之名,不足彰显其功绩,遂取“三皇五帝”之名,以“皇帝”为名,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在两千多年前,便进行了“土改”秦朝皇帝列表排名表。秦灭六国后,帝国的土地所有者,仍维持着西周时期“王有”之制,秦始皇以“王有”为“国有”,于公元前216年诏令天下上报所占土地数额。在秦朝,即便是平民,若得军功,可授予土地甚至爵位。土地在名义上归国家所有,私人耕种以纳赋税,这与当今的土地制度在大方向上也相差不远——后人在前人基础上的改进罢了。嬴政的“土地改革”,其实亦非首例,真正的“首发”,是那个让秦国从根本上崛起的商君,是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施行的“授田制”。
秦始皇有感分封制终成就春秋、战国之乱局,诏令手下集思广益,捣腾出郡县制、官僚制。秦始皇是个好战份子,郡县制初成时,全国仅36郡,随着他的扩张,终达46郡。郡县制的建成,是他对传统血缘关系、宗法制的一个重大挑战,以封建官僚代替世袭贵族,这是最初步的“唯才是举”。官僚制,即以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领导,郡为守,县以令,建立起来的官僚系统。为维护统治,秦迁六国贵族于咸阳,或看护皇陵,或徙于西南边区;为方便民生,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度量衡;为方便教化,统一了文字……
有时候读史书,不得不叹服前人智计无穷,无论打天下还是安天下,看起来都比今人拥有更蓬勃的潜力:一个郡县制、官僚制,沿袭两千多年,看起来还要继续沿袭下去;“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就算是垒起来的土石,两千年后,仍是全世界的奇迹。
相较于前人悠悠雄风,我甚至怀疑今人是否乏于创造力,秦时全国仅两千万人,今天中国已近十五亿,相较于唐诗、宋词、元曲,相较于明清小说,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什么,小品,短信?
扯远了。秦始皇有其盖世之功,亦身负滔天之罪。如“焚书坑儒”,虽然史书上所述的“坑儒”不尽不实,但其灭绝文化却是不能原谅,次之,就算被坑杀者并非儒生,那也是人,仅因连坐便罔顾数百人人性命,残忍可见一斑。
长城虽千年未倒,是为世间奇迹,但其建造实布满血泪,文人作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传世,便是对秦始皇不恤民力的控诉。此外,秦始皇征发民工建立阿房宫(朝宫),年发民七十余万,令人发指。至于秦始皇陵……算了,为免对前人不敬,这个就不提了。
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便是对后人对秦始皇功绩的肯定,他的确于人间有大罪,但过不掩功,他仍是“千古一帝”。
秦惠文王、秦昭襄王是秦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位国君,对秦国影响深远。正是这两位国君奠定了后来秦国统一了基础,并耗跨了东方六国的实力,才有了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惠文王时期,战国七雄的排名是齐国、秦国、楚国、魏国、赵国、燕国、韩国。秦惠文王嬴驷继位时,虽然用车裂处死了秦孝公的重臣商鞅,但并没有废除秦国的“商君之法”。秦国不仅趁齐国重创魏国的机会,夺回了原先由魏国占领的秦国黄河以西之地,还凭借着商鞅变法的成果南下攻灭了巴国、蜀国。
当时,秦国与齐国、楚国并称为三强。秦是西方大国,齐是东方大国,楚是南方大国。
魏国本是战国七雄之首,曾在魏文侯、魏武侯时期称霸中原几十年,一度压着齐、楚、秦打了几十年。直到昏庸的魏惠王在位时期,魏军在桂陵之战、马陵道之战连败于齐,一举丧失了三代以来积蓄的国力。
魏国的河西、河东都被秦国占领,东部延伸入山东平原的部分被齐国占领,南部的襄陵等地被楚国占领。史称“(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
魏国从一个独霸中原的强国,变成二流国家,并把首都也迁到大梁,连旧都安邑也被秦人占领。
不过,魏国的主力、庞涓率领的魏武卒其实是齐国军队所灭,齐国取代了魏国成为新的中原霸主,而秦国也是趁魏国主力受损的机会才夺回了河西之战,楚国趁魏国主力受损的机会北上,夺走了楚国的襄陵八城。
这就说明,秦惠文王时期的秦国虽然完成了商鞅变法,但是与齐国的国力还有差距。因此,秦惠文王时期时期继续积蓄实力,一方面不断攻打已经削弱的魏国、韩国、东周,另一方面则南下吞并了巴国、蜀国。
在秦惠文王晚期,秦国终于在丹阳之战、蓝田之战、召陵之战击败南方第一大国楚国。楚国的实力原本与齐国、秦国只在伯仲之间,号称“土地方圆五千里,车千乘,骑万匹,带甲百万,粟米支十年”,但经此变故之后慢慢掉出了强国的行列。
秦昭王前期,战国七雄的排名是齐国、秦国、赵国、楚国、魏国、燕国、韩国秦昭王继位时,进一步将南方强国楚国打垮,夺取了楚国西北的上庸、房陵等几十座城池,并派大将白起攻陷楚国的首都,焚烧了楚王的宗庙。为了防御秦昭王的进攻,楚国只能迁都到寿春。
差不多就在“秦国伐楚”的同一时间或者稍早一些,强大的齐国也在五国伐齐事件中瓦解,后来虽然侥幸复国,但也沦落为弱国。齐国的黄河以西之地被赵国占领,齐国的淮河以北之地被楚国占领,只剩下光秃秃的山东平原。
秦昭王晚期,战国七雄的排名是秦国、赵国、楚国、魏国、齐国、燕国、韩国在秦昭王晚期,东方六国之中只有赵国实力尚强。齐国、楚国都受到了伤筋动骨的损失,只有赵国保存了公仲连变法和胡服骑射的成果,成为战国后期唯一的一个还能够单独对抗秦国的国家。
可是,赵孝成王介入上党郡之争,与秦国爆发长平之战。赵军虽然接连打败齐军、燕军,但野战根本不如秦国。名将廉颇不但没有守住上党,甚至还被秦军逼到长平一带。在长平之战中,赵括所率领的赵军全军覆没,只有60人被秦军割掉耳朵放回赵国邯郸报信。
东方六国中的魏国、齐国、楚国、赵国都曾是强国,并且魏国与齐国、楚国在战国前期争霸,齐国、楚国在战国中期与秦国争霸,赵国与秦国在战国后期争霸。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之后,秦国已经将东方六国完全削弱,奠定了后来秦国统一的基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