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春秋战国四大刺客。
原因如下春秋战国四大刺客:
第一,12岁杀人和做刺客没有观念春秋战国四大刺客。
史书中说,“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
貌似很牛逼,12岁的小孩子,放在今天就是小学六年级或者初中一年级,就杀人了。
但是,史书压根没说秦舞阳杀得是谁。
在那个乱世,杀人其实不稀奇,杀过人的家伙实在太多了。
比如秦灭六国,杀了至少上百万人,秦军士兵亲手杀过人的最少也有几十万人。
杀人本身在当时不算什么夸张的事情,关键在于你怎么杀人,杀的是谁。
你杀一个007这种高级特工,同杀一个3岁小孩或者80岁老头,当然是完全不同的。
史书中只是说秦舞阳杀过人,如果杀的人很牛逼的话,书中肯定写了。
然而,书中却压根没写,唯一可能就是被杀的即便不是老幼妇孺,也是不值得一提的乡民。
第二,古代12岁杀人和今天不同。
今天12岁还是未成年人,但古代人不是这样。
在很多朝代,女孩十三四岁,甚至十一二岁,只要来了月经就可以嫁人。
男人也是如此,十四五岁结婚的太多了。
以汉代三国结婚时间为例:曹丕十六,曹睿十五,曹芳十三,曹髦十五,陶谦十四,诸葛瞻十七,刘禅十五,孙亮八岁(!),孙休十五,孙皓十七。
可见,当时十四五岁男人已经算是成年了,所以十二三岁仅仅是比成年略小。
今天我国男性的法定结婚年龄为22周岁,比古代迟了六七岁。
而今天14岁以下未成年人杀人,不需要负法律责任,但14岁以上就有负担了。
按照古人的类推,恐怕古代12岁以上未成年人杀人,都需要血债血偿了。
所以,秦舞阳杀人年龄,在古代算不了什么。
第三,秦舞阳没有见过大场面。
荆轲不管怎么说,是经历过大场面的,对燕国太子丹也是不卑不亢,而且颇有政治头脑,能够提出用樊於期的首级让秦王丧失警惕。
但秦舞阳没经过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什么世面。
突然让他到了一个很恐怖的环境,秦舞阳非常恐惧也是人之常情。
要知道,行刺秦王无论成功与否,荆轲和秦舞阳都死定了。
因为即便秦王被杀,他们也不可能逃出去,会被残酷处死。
秦国酷刑很多,这两人不是死这么简单,恐怕还是不得好死,不是被活活煮死,恐怕就是活着大卸八块。
秦舞阳看到秦宫警卫森严,认为自己必死无疑,生命进入最后倒计时,万分恐惧是正常。
其实,说来说去,秦舞阳压根不是做刺客的料。
他应该就是一个欺软怕硬,曾经杀死弱者的家伙罢了。
遇到如虎狼一般凶恶的秦王,秦舞阳吓破胆也就是必然。
您好!郭嘉是实干派,不是学者!郭嘉不是坐等孙策被刺,而是参与了对孙策的刺杀。
与一战、二战时期的德国一样,所有处于四战之地的诸侯,一定都会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多线做战。聪明如曹操、郭嘉,自然不例外。
嚣张如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都广泛运用了情报系统,何况不嚣张的曹操呢?而在袁曹争霸时,曹操是必须要确保侧翼和后背安全的。在官渡之战中,刘备以极少的兵力入据徐州,曹操都必须“0容忍”,冒险先打击刘备!
因此,在曹操必须抓住各个诸侯的软肋,确保以最低成本牵制住这些敌人的威胁!
比如,对关中的威胁,抓住关中地区各势力不统一互相猜忌的缺点,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方法,互相羁绊。
比如,对刘表的威胁,抓住长沙等荆南四郡离心力强的缺点,利用天子权力用任免之法,挑动荆南叛乱。
曹操利用天子的权威,分化、瓦解敌人,为自己避免了”两线作战“那么,对孙策呢?
“狮儿诚难争锋”。孙策的威胁是不可能不考虑的。
孙策的软肋是什么呢?郭嘉抓得很准确!
1、孙策势力扩张太快,消灭的世族过多,仇家多!
2、孙策有恃无恐,自以为能打,经常一个人跑出去SOLO。
因此,郭嘉认定,孙策有很大概率会被刺杀。
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郭嘉对形势的分析,很到位。
可是,分析完了坐等结果,分析得再好,那也只是学者。真正干事业的人,分析出结论后,是一定会采取行动的!
郭嘉、曹操都是实干家!他们在分析出机遇后,一定会采取行动!
如何采取行动呢?技术支持就不必了,吴中之地,拥有中国最优质的刺客!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刺客中,有两位来自春秋时期的吴国!
刺客技术哪家强?三国城里找东吴!因此,郭嘉只需提供情报支持和资金支持,就能把“大概率”刺杀,转换成“必杀”!
郭嘉有吗?当然有!大汉丞相国家级的情报系统和资金流,来支持这种刺杀,实在是把握太大了!
孙策:奉劝各位,新年注意安全。多陪家人,不要一个人乱跑哦因此,我认为,孙策被刺杀,不是被郭嘉算出来的的,而是被郭嘉本人“策划”刺杀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