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懂茶帝】醴陵釉下五彩!

醴陵釉下五彩:釉下五彩是哪五彩?有何特点?

釉下彩醴陵釉下五彩:是彩绘瓷的一种工艺。我们常见的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都属于釉下彩系列。其中釉下五彩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

醴陵釉下五彩:釉下五彩是哪五彩?有何特点?

一、釉下五彩瓷是运用多种高温矿物颜料进行彩绘醴陵釉下五彩。釉下五彩瓷是运用五种颜料来进行装饰创作。最先熟练掌握的黑、蓝、红、褐、绿等五种基本矿物颜料,随着技艺的深入发展,早已经发现和掌握多种矿物颜料,加上在基本颜色基础上深入开展的复色研究,现代釉下五彩瓷已经完全掌握全部颜色的调配和制作,涵盖到整个颜色色系。一个熟练的釉下五彩瓷创作者可以调配出任何他想要的颜色效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釉下五彩瓷的五彩已经扩展到多彩的意思。

二、釉下五彩本质上是一种陶瓷装饰技法,运用这一独特技法装饰出来的瓷器就叫做釉下五彩瓷。这一技法包括泥釉、成型、彩绘和烧成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却又互为必须,缺一不可,共同造就了釉下五彩瓷的晶莹剔透和光彩夺目。

三、釉下五彩瓷特征是他的绘画技法来源于中国传统国画。无论是釉下五彩瓷装饰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勾线汾水,还是新一代工艺美术大师探索积累的薄施淡染,其根源都是中国传统国画技法。

釉下五彩瓷从诞生之初,第一批从事彩绘创作的领军人物就是从景德镇等陶瓷产区聘请过来的著名的国画大师。像清末民初杰出的釉下五彩绘画大师彭筱琴、张晓耕本身就是书画、金石俱精,活跃在景德镇各陶瓷厂家的成名大家,然后来醴陵瓷业进行创作和施教。

四、釉下五彩特点:

第一,无铅毒,耐酸碱、耐磨损,永不褪色。

第二、色彩缤纷、浓而不俗、淡而有神。

第三,画面光亮平滑,清雅明快,晶莹润泽,具有饱满的水份感。

第四、装饰纹样造型简练,结构严谨。

釉下五彩瓷是最美观又健康的环保的瓷,经久耐用,符合健康环保要求的。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可见其地位之高。

醴陵瓷的款识自“湖南瓷业公司”和“湖南瓷业学堂”开始启用,延续至今。各发展时期的款识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醴陵釉下五彩:釉下五彩是哪五彩?有何特点?

  晚清时期,出现过“光绪戊申年”、“大清宣统”的朝代年号款,也出现过“戊申年制”的干支年款,瓷器生产企业“湖南瓷业公司”和“湖南瓷业学堂”的产品中,人名款识也随同出现。

款识使用方式在特定的情况下能说明一定问题,早期“湖南制造”和“戊申”行书款书写草率而随意,这时“湖南瓷业公司”尚处在试产阶段,对款识未形成规范格式。而在第二年出现的“大清宣统年”楷书款则变得整齐而规范,说明“湖南瓷业公司”此时开始正式生产,产品正式对外销售,是宣告“开窑”的特征

  醴陵自“湖南瓷业公司”成立起,就开始出现“湘造”、“湖南制造”、“ 戊申年制”等款识,多为行书,款无定式。

1905年至1930年之前,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款识很多,它们都是由指定人员所写。光绪末年款识有“湘造”“湖南制造”,还有“湖南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学堂制”“湖南瓷校”“瓷业公司造”,同时还有编年款“戊申湖南瓷业公司造”,也有不打款识的。

宣统元年,瓷器底款一改旧观,不仅格式规整,而且楷书字体秀美。忽然之间款识何以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而且宣统三年之内,瓷器款识规整统一。

早期作品,瓷坯偏厚,量重,款识多为楷书、行书。宣统期间有“大清宣统元年湖南瓷业公司”“大清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公司”“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

民国元年后不久,湖南瓷业公司就难以见到这种秀雅的底款了。仔细品味起来,宣统款识绝非一般人物所为,一定是精于瓷画书法的人。那么,他是谁呢?

  在断代明确的宣统前后几年的瓷器上,常常可以见到一位自号“亦园”的书家。他作秦砖汉瓦的古文摹写或为人题画,只是他本人从不作画,似乎沉迷在书法的世界中。他的字体与书写规律同湖南瓷业公司宣统年款识十分一致,其他人的书法则不具备这个突出的特点。从数件当时的作品来看,发现“亦园”常为一位号“趣庵”的画家题跋。趣庵,名字叫齐番,瓷业学堂毕业,留在湖南瓷业公司从事彩绘,是张晓耕的高足。民国成立后不久,大约因为瓷业公司长期亏损,经济状况不景气,而离开了醴陵。

  事有凑巧,新近发现的一件景德镇瓷器上出现了“趣庵”的山水画,题画人又是“亦园”。这件器物底款为“江西瓷业公司”,出产于民国4年(1915年)。这就是说1915年,“趣庵”和“亦园”同在景德镇。亦园的书法依然秀雅,同在醴陵时一样,他的书体与湖南瓷业公司“大清宣统年”款识如出一辙。从亦园德所有作品来看,书法似乎曾习过赵梦頫,有宋元的气象,这个特点也与湖南瓷业公司“大清宣统年”款一致。从时间段上来看,亦园至少在1915年以前离开了醴陵,而湖南瓷业公司也恰巧从此没有了这种书体风格的款识。亦园应当是景德镇从事或者练习过写款的人,否则不可能写得一笔如此好的正规楷书底款。同时,湖南瓷业公司也难以在短短的时间内突然培养出自己的熟练的写款工。

  综合以上迹象,亦园极有可能是湖南瓷业公司在光绪末年从景德镇聘请的写款人。

  湖南瓷业公司改组后,出现了“湖南模范窑业工场”款识,以隶书居多,基本沿用了从前的格式,书写端庄,但从写款技法和风格上看,不及湖南瓷业公司在宣统年间的款识那样专业。

民国初期有“洪宪元年”款。此外还有学校及画师的姓名款如:“大清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公司罗正五制”等。又有作坊款“湖南模范窑业工场造”“台田”“台田讲习所造”“长沙台田”“长沙台田瓷业讲习所谨制”。还有横写瓶口款识等等。款识有双圈和无双圈两种,多为楷书,也有隶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