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 名字超过6个字的只有少数民族的人名凯墨索南旺堆,汉族中还没有发现谁的名字超过6个字,当然,外国人的名字也有超过6个字的。今天我介绍几位新中国的几位少数民族开国将军,与友友们分享。

凯墨索南旺堆:中国历史上的人名有没有超过6个字的?

△阿沛·阿旺晋美(1910.2—2009.12)凯墨索南旺堆,藏族,西藏拉萨人。开国中将,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曾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会长 。

凯墨索南旺堆:中国历史上的人名有没有超过6个字的?

△赛福鼎·艾则孜(1915-2003)维吾尔族,新疆阿图什人,他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开国中将,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凯墨索南旺堆、全国政协副主席。

凯墨索南旺堆:中国历史上的人名有没有超过6个字的?

△朵噶·彭措饶杰(1903年――1957年2月)藏族,西藏拉萨人,解放军中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

△桑颇·才旺仁增(1904-1973),藏族,西藏拉萨市人,解放军少将,一九五八年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地方政府藏军总司令。

△凯墨·索南旺堆(1901—1972年),藏族,西藏拉萨人,解放军少将,1951年被噶厦派赴北京作为代表进行和平谈判,是十七条协议的签字人之一。1956年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还有几位少数民族的开国将军,名字太长,不容易记住,也不一一介绍了,欢迎大家补充。

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抗日英雄马本斋,是河北回族人氏,他曾率领英勇善战的冀中回民支队转战于冀中和冀鲁豫平原,使得日军对其恨之入骨,为了让这位英雄束手就擒,日军可谓是费劲心思。

凯墨索南旺堆:中国历史上的人名有没有超过6个字的?

凯墨索南旺堆:中国历史上的人名有没有超过6个字的?

而在马本斋所率领的回民抗日队伍在和日军进行斗争的时候,日本人动起了阴谋诡计,他们便想法设法要抓住马本斋的母亲。在日本人的密谋下,他们包围了马本斋的家乡东辛庄,打算抓住马本斋的母亲。

在包围了村庄之后,乡亲们虽然知道马本斋母亲的下落,但都誓死不说,而日本人便痛下杀手,马本斋的母亲为了不让乡亲们牺牲,便主动站了出来。

而敌人为了逼迫这位抗日英雄,便把他的母亲逮捕了,用来要挟马本斋让他投靠日本人,而他的母亲叫做白文官,她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她对日伪军充满厌恶,对日军的侵略罪行痛恨不已,,后来绝食七天,壮烈牺牲。

在马本斋母亲牺牲后,在解放区人民日报上有这么一句话描述这位伟大的母亲:

气壮山河,回民队长之母,英勇殉国!

民族英雄马母精神不死!

【鞑靼】鞑靼为古族名。突厥统治时期,漠北以蒙古语族室韦诸部中的塔塔儿部先为突厥人所知,遂以其名统称诸部。初附属突厥,突厥衰亡后,鞑靼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西迁至今蒙古国、贝加尔湖地区及内蒙古西部。因其强大及与周围突厥部族联合若干非蒙古语游牧部落往往自称或被称为鞑靼。宋辽金时期,除鞑靼(塔塔儿)本部之外,又习称漠北蒙古部为黑鞑靼、漠南汪古部为白鞑靼或熟鞑靼、森林狩猎部落为生鞑靼,鞑靼遂成为蒙古高原诸部的通称。十三世纪初,塔塔儿为蒙古所灭,但西方通常仍将蒙古称为鞑靼。1402年,北元鬼力赤杀害可汗坤帖木儿,废除元朝国号,恢复部落原名号鞑靼。故明代又将东蒙古成吉思汗后裔各部称为鞑靼。

【北元】1368年闰七月,明北伐军迫近元大都(今北京市),元顺帝弃离京师北奔上京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仍称元朝。史称元皇室结束对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北徙大漠所维系的政权为北元(1368—1402)。

北元难撄明军兵锋,1369年由上京开平府败走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以西)。翌年,元顺帝驾崩,太子嗣位,是为元昭宗;明军克应昌,元昭宗北走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北元五传至坤帖木儿,1402年,坤帖木儿被部将鬼力赤杀害。鬼力赤自立为可汗,废除国号、帝号,恢复原部落名号而称“鞑靼”,北元灭亡。

【阿鲁台】阿鲁台为明代蒙古阿速部领主,北元政权知院。1408年,阿鲁台杀非元皇室后裔鬼力赤,拥立能元帝裔本雅失里为可汗,自称太师。1409年,明军北伐,阿鲁台大破并全歼十万明军于胪胊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1410年,明成祖率领五十万大军亲征鞑靼,大破之,本雅失里兵溃西遁。阿鲁台不愿随可汗西走,君臣始各为部;明军追击阿鲁台,连战大破之。当年冬,阿鲁台遣使向明贡马言和。

1412年,瓦剌部顺宁王马哈木杀本雅失里,立答里巴为可汗。阿鲁台遣使赴明京师,请求明朝出兵击瓦剌为故主复仇,受封为和宁王。1414年,明成祖亲率大军五十万西击瓦剌马哈木,大破之。1417年,马哈木去世,子脱欢嗣位。后因鞑靼贡使劫掠行旅被明廷责备,阿鲁台复叛,兵犯兴和(今河北张北县)。1422—1424年,明成祖三次亲征阿鲁台,他均闻讯而远遁。1428年,阿鲁台为瓦剌所败,乃率部东走兀良哈,驻牧辽塞。1434年,阿鲁台徙居母纳山(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瓦剌脱欢袭杀阿鲁台,并其部众。

【兀良哈】兀良哈为蒙古部落,初分布在斡难河、不儿罕山(今肯特山)至巴尔忽真隘(今贝加尔湖东)一带,后归属蒙古,参加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的战争,族人者勒蔑、察兀儿罕、速不台成为蒙古开国名将。速不台之子兀良哈台曾随军西征至东欧,并与忽必烈南灭大理、南宋。

蒙元时期,兀良哈发生分化,部分“森林兀良哈”人西迁加入斡亦剌(卫拉特),大部分留在不儿罕山一带,担负守卫成吉思汗禁地(葬地)的神圣职责,明中期成为达延汗的左翼兀良哈万户。另一支于元中叶以后,在者勒蔑后人率领下,跟随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温之子额勒只带入居东部封地朵颜山(大兴安岭南麓)一带,元设“朵因温都儿兀良哈千户所”治之,其中混合有东迁至肇州的吉利吉思、乌思、撼合纳部众。明代,成为朵颜卫主要部众,并以朵颜山为卫名,但仍自称兀良哈。明太祖为削弱北元势力,乃“分其部落”,于1389年在其地分置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为羁縻卫,分任首领统领之。朵颜、泰宁、福余合称兀良哈三卫,并出兵帮助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活跃于明朝和蒙古的历史舞台而为世人所知。

由上述而可知,鞑靼本为蒙古部落原名号;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统称蒙古;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始称元朝;1368年,元皇室北徙大漠,其政权史称北元;1402年,北元部将鬼力赤杀害可汗坤帖木儿,自立为可汗,废元国号,恢复部落原名号鞑靼。阿鲁台为北元大臣,杀非元帝裔可汗鬼力赤,立元裔本雅失里为鞑靼可汗;后被明军击破,君臣分手,阿鲁台率部东走兀良哈,活动于东部,后为瓦剌袭杀。兀良哈为蒙古部族重要组成部分,与鞑靼、元朝、北元关系密切;但北元及其改号后的鞑靼为成吉思汗皇室后裔,属黄金家族;而兀良哈尽管属于蒙古族的功勋部落,仍属从属部落。阿鲁台为蒙古阿速部领主,北元大臣,鞑靼权臣,是东部蒙古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