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研究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清代学者运用评点、索引等传统方法研究《红楼梦》,被称为"旧红学"胡适传简介;其二是在五四运动前后,王国维、胡适、俞平伯等人使用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红楼梦》,被称为"新红学"。

胡适传简介:胡适的红学研究成就有哪些?

"旧红学"批评研究流派主要有评点派与索引派胡适传简介。前者主要对书中的人物、情节、艺术手法进行评论,阐述批者对作品的理解或感悟等,著名评点者有"护花主人"王希廉、"大某山民"姚燮等。后者则用正史或野史比附《红楼梦》,以求探索出其中隐藏的"真故事",相比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索引派学者更关心作品隐含的政治事件及其意义,代表学者为王梦阮和蔡元培。

"新红学"的"西方现代学术范式"指的是自然科学方法胡适传简介,如胡适本人所说的那样,"撇开一切先人的成见;处处存一个搜求证据的目的;处处尊重证据,让证据做向导,引我到相当的结论上去。我的许多结论也许有错误的,——自从我第一次发表这篇《考证》以来,我已经改正了无数大错误了,——也许有将来发见新证据后即须改正的。"其哲学基础是约翰·杜威的实验主义,主要特征为历史的观点和实验的态度。后来胡适将其表述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即运用力所能及搜索到的材料互证,从而得出比较的近情理的结论。除"新的"研究方法外,研究内容也迥异于前人。胡适将红学的考证内容限定在著者、版本、时代三个方面。下面具体说明胡适的红学研究成果。

第一,著者1921年及后续数年间,胡适发表了以《红楼梦考证》为核心的一系列文章,基本建立了自己的红学研究体系。在《红楼梦考证》中,胡适首先对索引派进行了驳斥,认为他们的研究只做了《红楼梦》的附会,毫无价值。而之所以穿凿附会是因为忽略了"著者之生平"这一问题。于是胡适首先考证了袁枚于《随园诗话》提到的"曹楝亭之子曹雪芹撰《红楼梦》"中曹楝亭(即曹寅)的略传,再探究曹雪芹与曹寅的关系以及曹雪芹的家世生平等,于是得出了"曹雪芹为《红楼梦》之著者"的相关结论。

第二,版本胡适认为当时所通行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源于一种底本,并称其为"程本"。又指出程本有两种本子,一种是乾隆五十七年程家第一次活字排本,即"程甲本";另一种是同年用程甲本校改的"程乙本"。当时除百二十回本外还有一种八十回本,因有戚寥生的序,胡适称其为"戚本"。胡适对诸版本的序及七条引言进行了研究,再加上香菱等人在后四十回中地位与结局与曹雪芹本意不符这一内证,得出结论: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最初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实由高鹗所补。

第三,《红楼梦》是曹雪芹本人的自叙传胡适通过大量翔实的文献资料,对《红楼梦》作者生平、家世予以考证后,得出"自叙传"这一结论:甄贾两宝玉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昔日曹家的影子。这一观点的相关佐证有:《红楼梦》开端作者的自白与石头之言;历史上的江南曹家与贾府的多个相似之处等等。而后出现的甲戌本、庚辰本中脂评也为"自叙传"一说提供了新的依据。

第四,对《红楼梦》的评价胡适在《致高阳》的信中谈到: 自己写了几万字的考证,差不多没有一句赞颂《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的话。他说:"我平心静气的看法是: 雪芹是个有天才而没有机会得着修养训练的文人……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往来朋友、中国文学的背景等等,都没有能够给他一个得着文学的修养训练的机会,更没有能够给他一点思考或发展思想的机会。在那个贫乏的思想背景里,《红楼梦》的见解当然不会高明到那儿去,《红楼梦》的文学造诣当然也不会高明到那儿去。《红楼梦》在思想见地上比不上《儒林外史》,在文学技术上比不上《海上花》,也比不上《儒林外史》……也可以说,还比不上《老残游记》。"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胡适对于《红楼梦》的评价显然是不高的,甚至可以说是持贬抑态度的。

尊重事实和证据,反对无端的穿凿附会,这些无疑是胡适对索引等"旧红学"研究方法的拨乱反正,并由此开创了红学研究的新体系和新方法,可以说胡适所提倡的红学研究方法与观点已成为了我们今天研究《红楼梦》的基础知识。但对其所创"新红学"的研究体系及研究成果后世也有不少研究者提出异议和批判:如对后四十回续书者的存疑;将《红楼梦》当作历史文献解读;查找资料有断章取义之嫌疑;贬抑《红楼梦》的评价等等。

以上简要对新旧红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新红学代表胡适的研究成果等进行了简要说明,具体可参考宋广波《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等相关著作。(一往文学作者:沈知秋)

说到胡适这个人,总绝得历史对胡适这个的评价并不友善,因为政治不需要他,所以他在历史书上出现的次数甚少。第一次认识他是在初中,清楚的记得当时老师问我们他帅不帅,当时并不觉得。其实胡适的人品和他的包容是非常人能及的。他的交友圈甚广,在民国时期,那句“我的朋友胡适之”总可以听到。他与鲁迅虽然在新文化时期志同道合,但革命派和温和派始终不是同路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公开发表言论,“夸'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后也多次发表,胡适没有反击,反而从中学习,说鲁迅说的好。鲁迅去世后被后世批评,他竟出头为鲁迅说话。

胡适传简介:胡适的红学研究成就有哪些?

世人说胡适没什么思想,在各种领域成就也不过如此,但他们有没有读过胡适的思想呢?他总是走在思想尖端,一般人可能看不到他,而想法也与常人不同。当大家都推崇主义的时候他说要研究问题,研究中国人为什么要缠足?为什么要尊孔?他认为有无数个为什么要去质疑,而不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因此他对54运动的看法和也和大多数人不同。

胡适传简介:胡适的红学研究成就有哪些?

他总是特立独行,因此他饱受争议。好多人说他不配是国学大师,说他差点成了汉奸,说他在美国那些年不务正业为了个人名义忘记国家使命,说他是个虚荣的人,说他“又当又立”。那我只能说那是因为你不懂胡适!胡适对我们的影响是由内而外的,尽管他少时喝酒打架,中年女人无数,老年天天打麻将,但他依旧是个好男人,品行优良的先生,作为白话文的先驱,胡适虽然写了一篇《两只蝴蝶》的“小学生”诗歌,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被痛批至今,但我认为这很符合当时白话文启蒙阶段的模样,胡适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底子,让当时没有读过书的人也可以懂,让后人也可以超越。

胡适传简介:胡适的红学研究成就有哪些?

我想他最能影响后人的,就是在毕业典礼上说“不要抛弃学问”这句话。

胡适传简介:胡适的红学研究成就有哪些?

他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们说!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 证书,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那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作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