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才是真君子,有着伟人的胸怀鲍叔牙!

第一,面对竞争对手,不诋毁不打压,而是能用公正的眼光看到对方的才能,这种宽广胸怀,是齐国成就霸业的基石鲍叔牙。

而且鲍叔牙,在对手管仲辅佐的公子纠已经失败的时候,他依然欣赏对方的才干,向齐桓公引荐: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莫属!

这是何等的胸襟呢?要知道,自己辅佐的小白已经继位,成为齐桓公,这顺理成章,自己也将权倾四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他知道管仲的实力更强于自己,若是有他辅佐,齐桓公才能成就霸王之业。

所以,他放弃了给自己的大好机会,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管仲提拔了上来,而自己,甘居管仲之下。

第二,看人的眼光着实很“毒”,一眼能够看出管仲不仅能力出众,而且人品也一流,虽然是曾经的敌人,也可以为我所用!

事实证明:管仲在辅佐自己曾经的对手时,毫无二心,兢兢业业,毫不保留,全心全意,齐桓公终于成就了霸业。

所以,若是没有鲍叔,管仲不可能得到重用,或许还有性命之忧;齐桓公也未必能成就霸业,成为一代明君。

其实这个问题反映了三个层面:

鲍叔牙:全国一卷作文题目: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一、怎样用人?(如齐桓公)

鲍叔牙:全国一卷作文题目: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二、怎样管理?(如管仲)

鲍叔牙:全国一卷作文题目: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三、人性的挣扎 (如鲍叔牙)

前两者是自然天成,没有什么可纠结的!

后者才是最考验人性的!

因为是今年的高考题,所以我把书又拔拉出来,重新温习一遍,然后给儿子重讲后,问他的观点!

他说:鲍叔牙!

因为管仲早期穷且不得志,鲍叔牙帮助他,护着他,后期自己得到齐桓公的重用时,反而举荐管仲,自己而退其位,这种胸襟和气量是不可多得的!

确实!

忌贤妒能者,多如牛毛!

而尽公忘私者,凤毛麟角!

都说:

写齐桓公,得分90

写鲍叔牙,得分80

写管仲,得分99

其实我觉着:

齐桓公只占了天时:

身为君王,做到了信任二字!管仲是占了天份及公私分明:

拥有天生的管理才能,把齐国做强做大!即使鲍叔牙有恩于自己,也做到了知人善用,没有举荐鲍叔牙!鲍叔牙有一双慧眼以及胸襟气魄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慧眼识玉的,鲍叔牙从一开始就认准了管仲是个人才!自古以来,中饱私囊者有,自私自利者有,而像鲍叔牙这种大仁大义,自甘其后的人还真不多见!所以,鲍叔牙是当今社会上最难得的一种人!你觉得呢?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且说在咱中国古代,兄弟之间自古以来就长幼有序,有排行之分,兄弟中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分别叫做伯、仲、叔、季。

古人常常把这个排行取进名或者字里。鲍叔牙因为是排行第三,所以叫他鲍叔,其实就是鲍三的意思。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推下去,鲍叔牙的大哥可能叫鲍伯牙,二哥那就叫鲍仲牙,老三就叫鲍叔牙,简称排行就是鲍叔。比如孔子排行老二,叫孔仲尼,人称孔老二;刘邦排行最小叫刘季,人称刘三儿。鲍叔就相当于今天姓张人家的老三人称张三,姓李人家的老四人称李四一样。

在中国古代,不仅兄弟之间按排行称呼命名,女孩子也是可以这样称呼的。比如哭倒长城的那个孟姜女,就是姓姜的人家的大女儿。那么这户人家的二女儿推测应该叫仲姜女。

这是俺的解释,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