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明朝东厂,这三大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是皇帝私人耳目和爪牙。(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取代侄儿坐上皇位后,明成祖朱棣常心不自安,在恢复朱元璋自建自废的锦衣卫后,又感到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得心应手,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设立了名为“东缉事厂”(东厂)的新官署,又感身边太监亲切可信,便由太监担任首领,称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明朝东厂。
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明朝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开始时,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没有审讯权,到了明末,东厂权限扩大,也有了自己的监狱。太监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都曾统领过东厂。(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西缉事厂(西厂)类似东厂,它的设立缘起明宪宗朝一起疑似刺杀皇帝案,宪宗为加强控制而广撒耳目,成化十三年(1477年),令太监汪直组建而成。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节制。由于西厂的肆无忌惮屡兴冤狱,从设立伊始便广受抨击,几经废置,明武宗铲除刘瑾时一并废除,只有汪直和刘瑾两任提督。
锦衣卫和东厂是明朝皇帝设置的军政情报收集机构。其中锦衣卫设于明太祖时期,东厂建于明成祖时期。尽管锦衣卫设立时间早于东厂,但东厂却是锦衣卫的领导机构。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香军,他深知聚众结社对于明政权的威胁。同时随着他年岁渐长,他面临着两大政治危机:一是与他并肩作战的将领,个个都身经百战,勇悍难制。二是出身豪富之家的文臣,他们拥有根深蒂固的地方势力,具有很高的政治声望,又兼有谋略,不易对付。更令朱元璋焦虑的是,太子早逝,太孙又不但幼嫩,而且迂腐软弱。眼看自己已是望七高龄了,为了让自己安心,也为了替儿孙斩除荆棘,他便谋划清除他认为可能威胁明政权的人。
为此,朱元璋组建了锦衣卫,即内廷亲军,是皇帝的私人卫队,不隶属于都督府。锦衣卫下设有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北镇抚司专治诏狱,可以直接取诏办事,不必通过外廷法十二法律程序。其主要职责是“专察不轨妖言人命强盗重事”,凡是发现有不利于明政权的言论,尽可抓捕。经过锦衣卫的稽查屠杀,明廷的反对势力被消灭殆尽。
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继位。不久,燕王朱棣起兵争夺帝位。经过一番血战,朱棣夺得帝位,但地位并不稳固。因为第一,建文帝生死未卜,随时有起兵复国的可能。第二,朱棣以庶子的身份称帝,引起和他地位相当的十几个亲王的不满。第三,当时朱棣的兵力有限,无法完全控制地方。
有鉴于此,朱棣开始效仿朱元璋,开始重用锦衣卫进行镇压反对势力,以期达到稳固地位的目的。不过在朱棣看来,锦衣卫是外官,政治上不能完全靠得住。加之朱棣之所以能夺位成功,宦官功不可没。于是朱棣更愿意相信宦官忠心可靠。随即特设东厂,并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为最高领导人,统领东厂和锦衣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