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定中国汉朝历史。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
天下基本平定中国汉朝历史,高祖在洛阳建都,诸侯都来称臣归附。
二月中国汉朝历史,高祖从平城经赵国和洛阳回到长安。长乐宫已建成,丞相萧何己经带着国家各部委工作人员离开洛阳、西去长安办公。
八年即公元前一九八年,刘邦在东垣围剿韩王信残余势力,在长安的萧丞相已营建了未央宫,修了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刘邦在未央宫大摆酒席宴请诸侯和群臣,高祖致词:大人、指太上皇,你当初经常骂我没出息,只有搬一辈子的砖,又经常呼猪朋唤狗友蹭你老人家的酒喝,骂我只配给二哥提鞋,现在我拥有的产业和二哥相比,哪个的多?
群臣高呼万岁,大笑取乐。当然,历尽艰难万苦的一介布衣,手持三尺宝剑,斩白蛇起事,终于建立大汉王朝,这是如释重负后的轻松,真实的大实话,当然也有自负的得意!
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
历史这个东西很难捉摸,时间久远,文字记录的不代表正确。加上每个作者,都会给自己作品润点色,代表自己的观点,总之,见仁见智。
1.汉书
2.后汉书
3.史记
4.前汉演义
5.后汉演义
6.三国演义
7.汉宫秘史
8.资治通鉴
9.汉纪
10.细说秦汉
11.正说汉朝二十四帝
12.秦汉史
13.中国古代史
14.中国古代史纲
15.剑桥中国秦汉史
16.秦汉史——中国断代史系列
17.话说中国—大风一曲振河山
18.话说中国—漫漫中兴路
19.万古江河
20.国史大纲
21.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2.中国大历史
因为刘邦建的汉朝在前,正好史称西汉;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他重建的汉朝在后,正好史称东汉。所以必然是西汉在前,东汉在后!然而问题又来了,通常都是“东”在前、“西”在后,为什么刘邦不称东汉呢?反而让九世孙(按,刘秀为汉高祖九世孙)压自己一头?
好吧,西、东汉之称,其实不是刘邦或者刘秀说了能算的,而是史学家们说了算!高祖之汉,姑称前汉,其定都于长安;世祖之汉,姑称后汉,其定都于洛阳。我们打开地图会发现,长安在洛阳的左边对不对?地理方位是左西右东,所以刘邦定都于长安的前汉被称为西汉,刘秀定都于洛阳的后汉被称为东汉!
前、后汉往往被通俗的称作西、东汉,惟一的原因也只在于此罢了,与地位无关,与何人所建无关,与哪个汉更尊贵无关,与哪个汉更厉害也无关!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凡“东西”并列,无不是东在前而西在后,又如东岳,五岳第一,再如东方巨龙、日出东方等词,这无形中给人一种错觉,即“东”比“西”尊贵,试想刘邦在前称高祖,刘秀不过其九世孙而已,又怎能妄自菲薄让东汉压倒一头?
其实根本就没有那回事。
真相就是这样,特简单!
很简单,因为刘邦!
纠正一下,汉朝不是比秦朝长300年,而是长400年。
汉朝公元前202年到220年,总共是202+220-1=421年,而秦朝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总共才15年,和两汉中间的新朝一样长。
刘邦做了七年皇帝,做了三件事,让汉朝国运延续400年。
1,约法三章,损益秦法。秦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律过于严苛。而刘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善于用减法改革。让法律不再神秘,让法律不再只是刑罚,而成为日常生活。
汉承秦制,却因为刘邦开始的不断损益修补,成为完备的法律体系,这个太难得了。
2,铲除割据,逐步收权。刘邦一生,在征战中度过,最后死于战争中的箭伤。刘邦太清楚割据封建的可怕,但,他们并没有彻底废除封建,而是换人,把异姓王换成同姓王。非刘姓而王,天下共击之。
一代人只管一代人的事,如果刘邦直接废除封建,恐怕会遭遇秦朝的二世而亡。刘邦把同姓王问题留给子孙。孙子刘恒来硬的,灭七国,重孙刘彻来软的,推恩令彻底解决。
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这是刘邦最聪明的地方。
3,萧规曹随,休养生息。刘邦临死前,吕雉问他,萧何死后,谁当丞相?
刘邦说,曹参!
于是就有了萧规曹随的典故。
汉朝刚刚建立时,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发展经济。萧何顺应民意,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人民生产的积极措施。到了曹参当丞相的时候,大的社会环境还是如此,因此曹参审时度势,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遂留下了“萧规曹随"的佳话。
厉害了,我的邦!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丹水秋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