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楼藏书崇祯帝,残卷论史!

崇祯帝:崇祯帝与朱祁钰同样面对明朝存亡危机,为何结果却截然不同?

朱祁钰时期的大明是蒸蒸日上的大明,土木堡之变开始走下坡路,但依然很有实力崇祯帝!

崇祯帝:崇祯帝与朱祁钰同样面对明朝存亡危机,为何结果却截然不同?

崇祯帝:崇祯帝与朱祁钰同样面对明朝存亡危机,为何结果却截然不同?

朝中文臣武将辈出崇祯帝,朝政依然清明!

国家财政实力雄厚,虽经土木堡大败,元气还在!

此时国家内部矛盾还不突出,主要面对的是外部瓦剌,鞑靼等蒙古势力!

瓦剌毕竟是异族,容易凝聚人心共抗外敌!

然而到了崇祯朝,土地高度集中,内部矛盾上升!农民起义席卷中原大地,耗尽国家元气!

罕见的天灾加瘟疫,雪上加霜!

国家财政捉襟见肘!人民流离失所,税收困难!

关外满清崛起,辽东局势极速恶化!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并存,内忧外患加剧!

朝政失去平衡,文臣一家独大,皇帝孤立无援!

虽有良将,然而缺乏钱粮,徒叹奈何!

局势已经深度恶化,任谁也无力挽救颓势!

明末最大的问题是财政问题,而一些列的天灾加人祸加剧了财政困难!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钱任何事都做不了!而崇祯又不像李自成搞追赃助饷,得罪了东林,会死的更惨!

历史总是让人很无奈!

崇祯身边没有陆秀夫,只有王承恩。

崇祯帝:崇祯帝与朱祁钰同样面对明朝存亡危机,为何结果却截然不同?

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一个背着皇上跳海,一个随着皇上自杀。

崇祯帝:崇祯帝与朱祁钰同样面对明朝存亡危机,为何结果却截然不同?

而是他们两个人,代表了朝廷的两股力量——宦官与文臣。

崇祯帝:崇祯帝与朱祁钰同样面对明朝存亡危机,为何结果却截然不同?

在一般人眼中,朝廷是由皇帝和大臣组成的,而实际上,历朝历代,太监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尽管,这种力量不是独立的,而是依附于皇权,但在朝廷政治中,这种力量从来不可小视,甚至数度凌驾于文臣之上。

明朝是一个太监参政非常严重的时代,由两个职务就可以看出,就是掌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其实它们就是政务的决策权和通过权。张居正就是通过和掌印太监冯宝的联合获得的了无上的权力。

为什么追随崇祯的只有一个太监而无文臣呢,其实这要归功于崇祯的两位祖先。

第一个是开国者朱元璋,他为大臣们定下了温饱线上的俸禄,这个温饱线还是当时的,后来连温饱也不行了,而朱元璋还规定了工资永远不变。

这就意味着,一个官员,要么过着连贩夫走卒都不及的生活,要么就去贪污。当一个人的正常生活都要靠非法手段去获得的时候,对自己工作的正义性就值得商榷了。

但在表面上,他们都是明朝的官,这是明摆着把文人推向虚伪的两面派。

第二个是靖难成功的朱棣。朱棣造反本来就是违背了封建道德的本质,不管如何粉饰加压迫,这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而更让文人们无法接受的是,朱棣在姚广孝告知方孝孺是读书人种子的情况下,还是以极其惨烈的手段杀害了方孝孺,并创下了灭十族这种闻所未闻的惨剧。

这是对天下读书人精神的极度碾压。

尽管之后朱棣重用变节才子解缙,可到最后, 连为他编下盛世之作《永乐大典》的解缙也被杀了。

朱家王朝对读书人的根本态度暴露无遗。

一个人要有希望才有力量,而明朝的文臣长期受到的都是物质到精神的压迫。

其实,文人一直都是靠精神活着的,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依然有东林党人的诞生 ,他们在政治上的是非姑且不论,对国家朝廷的忠诚是没有疑虑的。

可他们,就是在皇帝的纵容之下,被魏忠贤杀得干干净净。

到崇祯时期,魏忠贤是被杀了,可文臣集团还是在恐怖的回忆中,这是一个没有文人精神的时代。

到一个人精神死去的时候,活着的就只有物质。这个时候,功利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而一个亡国之君,在功利面前,是没有任何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