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是中国一所很好的大学竺可桢学院,国内极个别顶尖大学之一。民国时期,国立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带领下,达到鼎盛,是近代五大学府之一,美名“东方剑桥”。
建国后院系调整竺可桢学院,浙大很多专业被分出,但其工科的实力还是非常强的,号称“南方清华”;前些年大合并潮,它把原本从自己分出去的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并入,扩充了文科、医科、农科等大类,综合规模与实力更强,是全国大学里学科体系最全最大最多、博士点硕士点最多、两院院士与教授博导最多、国家重点一流学科重点实验室最多……的学校之一,几乎可以与北大清华媲美了。
那么,平心而论,浙大在今天的中国各大学里,究竟能排第几?在各个大学排行榜里,浙大最高排到了第三,仅次于北大清华,甚至排到了第二,即排在北大清华之间,超过了其中一个;但是有些则将它排到了第四竺可桢学院、第五甚至更后面,第六、第七、第八等。个人认为,第五是比较客观、公正的,即在北大清华、复旦上交四校之后,南大中科人大三校之前,在“华五”里居中。
浙大之强,前面说了,但它不能列第三,有它的短板。首先,它的学科虽然极全极强,但除了大农业有个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一些工科居全国第二第三外,其他像大文科(含文、史、哲、经、管、法、教、艺等)、大理科(含数、理、化、生、地等)、医科……很少前三甲了,更不用说排第一的学科,寥寥无几。从这点说,别说北大清华了,复旦上交超过它,人大超过它,连北师大、中国农大、中科大……很多学校都超过它。当然,第三第四第五之后到前十的学科,那它是所有大学里最多最全的,谁也比不过它。
另外,它的生源也是短板,不但不如北京的北大清华人大,不如上海的复旦交大,还不如合肥的中科大,只能跟南大争第七第八乃至更后面的位置,因为新成立的国科大,还有国防科大、北航、同济、南开等校,生源也好得很呢!
综合上述种种因素,浙江大学排国内高校第五还是合适的。
感谢悟空邀请。
我的回答可能有人会骂我。但希望想骂我的人口下留德。
说实话,分尖子班和普通班还是比较科学的,至少从教学角度讲。
学生的智力差异还是很大的。不从事教学的人可能感受不到这一点。作为曾经教过全校最差班级的老师,我想我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当时是一所私立学校的大专预科班。这个班的学生都是经过几次考试仍然得零分,几分,十几分最多几十分的孩子。认知能力都比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都很任性。这绝对是个硬骨头。但既然接了这班就像把它带好。最后我用真诚打动了他们,他们都能努力学习了,但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有个学生听说我讲课好,就专门转到这个班跟我学英语,本来他是学计算机的。这孩子就比较聪明,每次考试其他学生最好的也就是六七十分,而他每次都是99分,98,偶尔还得满分?。但他却是最不用功的学生。尽管他成绩最高,我也总批评他。后来他参加工作后来看我,才跟我说他终于明白了我为什么老批他。
后来我又教全校最好的班,那种感觉完全不同。教后进班时,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维持课堂纪律的。尖子班不用管这事。你就讲课就行了,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课。尽管两个班我都用英语讲课,但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听了效果的不同。后进班的学生听课时眼神中充满了迷茫。而尖子班的学生的眼神中则充满了渴望。你能感受到,似乎他们的眼神告诉你,老师,我懂了。交给他们的任何任务,他们都会积极完成。领他们练口语时,都非常积极主动。
让认知能力不同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对双方都是痛苦。学习好的学生,老师点一下就明白了,学习差的学生,老师讲了好几遍还不懂。如果按照好学生的进度讲,差学生就受不了。按照差学生的进度讲,好学生也受不了。这时他就该捣蛋了。实在太无聊了。放在一起,后进生容易产生自卑感,而优秀生可能变得自负。就像我前面说的那个学生,自负就很难进步。
把好学生都放在一起。他们就们看到还有比自己强的人,就不敢造次。而后进生在一起。老师在把知识讲第二遍时,大多数人可能都很愿意,可能他们会想,正好这些知识我掌握的也不好,正好复习一下。
不要老拿学生的自尊心说事,其实让一个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和一群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在一起学习,那才是最伤自尊的。
谢邀。
如果你是在浙江省的话,考浙江大学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好的专业就不一定容易了,如果是其他省的话,大概需要在省排名300-400名比较有希望,300名以内大概率会考上。
一、名校招生对本地考生倾斜2016年,浙大在浙江招生2912人,而浙江省高考总人数约30.74万人,所以浙大的本地考生招生比例约为0.95%。
对于浙江考生来说,高考位次在3000名左右就可以上浙大,对于其他省份来说,大概要在全省前千分之一才有希望进浙大。
比如陕西省,省排名大概要300左右,相对来说就比较困难了。
不仅浙大如此,其余的名校招生时也都会对本地考生有名额倾斜。
2016年,清北在北京招生626人,北京的考生总人数约为6.12万人,所以清北在本地招生比例约为1.02%,在其他省份不是前两百名就不用奢望了。
2016年,复交在上海招生1190人,上海的高考报名人数约为5.1万人,所以复交本地招生比例约为2.33%,在其他省份只有前五百名才有希望考进复交。
拿浙大来说,因为浙大是浙江省唯一的985、211大学,建设资金又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浙江省政府的拨款,对于省内考生有这点补偿也是应该的。
二、普通学生需要与众不同1、在高一的时候,就尽早定下“我要考浙江大学”的目标。
高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越早定下目标就越容易努力,在高一就确定自己的目标,有了考取浙江大学的觉悟,那成功考上浙大的几率是最大的。
2、坚定自己的目标,愿意为实现目标三年如一日地奋斗。
学习过程中,切忌对目标妥协。比如刚上高一,定下了“我要考清北”的目标,到了高一期末考试,发现自己只有400分,于是高二的目标就变成了“北大太难了,我要考211”,
到了高二期末考试的时候,又发现自己成绩是450,就把高考的目标变成了“211太难了,考一本就行了”。
目标远大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去弥补跟目标之间的差距,反而不断地降低自己的标准。
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相信“越努力越幸运”,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考上清北,能考上浙大,能考上985!
3、上课至少保持95%的专注率。
上课是学生学习效率最高的一段时间,一定要认真听讲,并在老师问问题时大声回答,下课可以休息一会,回复课堂精力。
自己在平时要多思考,多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一定要自己多动脑筋。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千万别钻牛角尖,多听自己老师的意见,高一和高二学的是基础,高三是理解,一定要加强理解。
总而言之,确定了考浙大的目标,就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的学习,抛开一切投入到学习中,下了这样的决心,结果就一定不会差!
你对这个问题还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我是松鼠课堂高老师,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和点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