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字元素,广东东莞人,明末抗清名将洪天贵福凌迟详细过程。

洪天贵福凌迟详细过程: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

公元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洪天贵福凌迟详细过程,袁崇焕以赐进士身出任福建邵武知县。

洪天贵福凌迟详细过程: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

其人生轨迹迎来巨大转变洪天贵福凌迟详细过程,有一介白衣书生自此开始进入仕途。

(袁崇焕)

袁崇焕初入仕途为人谦虚谨慎,为官规规矩矩,清正廉洁,故深受邵武乡民的赞誉。

袁崇焕生逢晚明,此时的明王朝已是一副夕阳西下的残景。对内,贪污腐败盛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对外,东北方向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日渐强盛,开始对明王朝的东北防御产生巨大威胁。

乱世出英雄。

眼见国事日衰、边境狼烟渐起,自幼接受儒家正统教育的袁崇焕很早就立下匡扶社稷,拯救国家危亡之志。

像宋时抗金英雄岳飞一样,知识分子特有的家国情怀在袁崇焕身上亦被深刻赋予。

袁崇焕虽偏据福建一隅,但其内心并没有忘记国家此时正面临的严峻形势。故其在邵武期间即时刻关注辽东方面的一举一动,也为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率军出征平定辽东早作准备。

1622年(明天启二年),袁崇焕北上京城接受朝廷政绩考核。

考核期间袁崇焕孤身一人,千里走单骑,出山海关巡视辽东。

后在京被御史恂请破格提拔为兵部一主事。

袁崇焕初生牛犊不怕虎,曾当满朝文武夸下“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辽东)”的誓言,引发朝野震惊。

后袁崇焕果不负朝廷重望,很快就在辽东前线崭露头角。并得到其上司孙承宗的器重与赏识,故让其镇守宁远城。

在以后的几年时间内,袁崇焕凭借自己高超的军事才能在同后金的战争中屡战屡胜,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袁崇焕虽屡获战功,但性情秉直,因此得罪了朝中不少人,故很快受到大太监魏忠贤等人的排挤,故愤而辞官归乡。

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继位后即诛杀了宦官魏忠贤一伙党羽,并重新启用袁崇焕。

初期崇祯皇帝对袁崇焕很是宠信,委以守辽重任,且亲赐“尚方宝剑”,有临阵生杀大权。

人红是非多。

魏忠贤余党并没有放弃对其仇恨迫害,他们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等罪名污蔑弹劾袁崇焕,此时崇祯皇帝亦开始对袁崇焕产生动摇。

后金大汗皇太极眼见此时的袁崇焕已成孤家寡人之势,故在大臣的策划下上演了一场反间计。

即故意向外放出风声说袁崇焕亦同自己私下签订降约。不料这传闻很快就传到崇祯耳朵里,这使得本来就刚愎自用、疑心颇重的崇祯帝立即信以为真。最终袁崇焕被崇祯即刻召回京师,以通敌卖国的罪名下大狱,不久即被除以磔刑。

——————————————————

(影视剧中袁崇焕受刑照)

据相关史料记载,袁崇焕服刑那一天,北京城人头攒动、百姓奔走相告,皆来目睹对这一“汉奸”的行刑过程。

袁崇焕被五花大绑,带于北京西市。

袁崇焕初面对刽子手大义凛然,一语不发,一副慷慨赴死之容。

在行刑的过程中,老百姓破口大骂其为汉奸,无不拍手叫好,称其合该有此下场!

据明《石匮书后集》记载:“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刻间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另据《明季北略》记载:后(袁崇焕)“皮肉已尽,而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方止”。袁崇焕在行刑过程中,忍受剧痛吟诵出了自己生前的最后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代名将便就此含冤惨死。

在我国古代时期刑罚有很多,如诛九族、夷三族、车裂、五马分尸、炮烙等,要说最让人恐惧的莫过于凌迟,凌迟之刑罚让多少英雄好汉崩溃。历史上被实以凌迟的有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袁崇焕,那么凌迟到底有多残酷,为何袁崇焕要受如此之刑?

洪天贵福凌迟详细过程: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

凌迟到底有多残酷

洪天贵福凌迟详细过程: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

凌迟的刑罚最早出现在辽代,凌迟也称作千刀万锅,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主要针对谋反之人所设置的,当然十恶不赦之人也有可能以凌迟罚之。

洪天贵福凌迟详细过程: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

凌迟一般刽子手会先在犯人的前大肌割下一块肉向天空抛去俗称祭天肉。第二刀被称作遮眼罩,侩子手把犯人头上的肉皮隔开,拉下来遮住犯人的眼睛,这么做主要是防止犯人在及其痛苦之时眼神放射出恐惧阴冷的目光让侩子手心慌意乱,影响行刑。在然后一刀一刀的进行割肉,基本上凌迟都是一边割一边为犯人止血,防止犯人在没受完刑罚而死亡,一般这种刑罚要十天左右才能完成。

凌迟在各个朝代所要割的刀数不同,大概是在3600刀左右,一般被处于凌迟之人受不了那么多刀的,在凌迟没多久基本上就痛死了。

凌迟叙述出来简单,从这简单的字里行间让人不由的后背发麻,心声寒意。历史之中被凌迟处死的人也不在少数,比较著名的有袁崇焕、刘瑾康小八等人。

为何袁崇焕要被凌迟

袁崇焕本是一位书生,饱读诗书兵法。在天启皇帝在位之时袁崇焕被破格入用担任兵部主事,而后被魏忠贤一党打压被迫归隐山林。

后来崇祯皇帝即位重新启用袁崇焕,刚开始崇祯皇帝对袁崇焕是及其信任的,把兵权全部交给袁崇焕并赐予袁崇焕蟒袍玉带等赏赐。

在袁崇焕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针锋相对之时,明朝内部已经是腐朽不堪,加上天灾人祸等原因,这是明朝国库空虚已经没有粮草兵饷器械供应袁崇焕大军。迫于无奈袁崇焕只能书信皇太极暂停两军交战。

皇太极却对崇祯用了一招反间计,加上有心之人的谗言让崇祯误以为袁崇焕拥兵自重,背义投敌意图谋反。要知道古代帝王最怕的就是拥有兵权之将谋反,崇祯皇帝本身就是一个优柔寡断并多疑的皇帝,面对如此情况基本上在崇祯眼里已经坐实了袁崇焕谋反之罪,最终袁崇焕以谋反罪被凌迟处死。

袁崇焕被凌迟之时为何民众食其肉

不管袁崇焕这个人怎么样,在当时以谋反之罪被处于凌迟之刑。当时在明朝与皇太极交战的时候,整个明朝已经进入战备状态,大批家庭的壮丁被拉上战场,去战场无非几种结果,要么杀敌无数立下战功,要么战死疆场,致残、至伤、被俘等多种情况,基本上战死居多。

伤亡兵士的家人要承受失去家人的痛苦,保家卫国死本来也是光荣之事,他们心中自然也会有怨气,而心中怨气需要找到一个宣泄口,加上袁崇焕是以通敌谋反等罪名要以凌迟处死,百姓都认为袁崇焕是汉奸。

民众要发泄心中怨气,袁崇焕谋反被凌迟,袁崇焕就成了民众发泄心中怨气的渠道了,生食袁崇焕的肉,以其肉饮酒也不足为奇。

袁崇焕是怎么样的人,现在也是分歧很大,不管如何袁崇焕的故事依然精彩的留在了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