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夏侯渊战死定军山,留下七个儿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次子夏侯霸。夏侯霸也是夏侯渊后代中最能打的,在魏国官至右将军夏侯四杰、讨蜀护军,可谓位高权重。但晚年却抛弃妻子独自叛逃到蜀汉,成为伐魏急先锋。今天就来探究一下夏侯霸究竟为何投向敌国。
夏侯霸夏侯四杰,字仲权,魏国右将军,继承其父夏侯渊事业,常年驻扎在西部与蜀汉对峙。我们知道夏侯渊219年死亡,虽不知其出生何年,但结合其生平大致可以估计去世时为五十多岁。夏侯渊早年曾抚养同族之女夏侯氏,200年时夏侯氏小妹妹十四岁,被张飞抓去强娶为妻,所生之女后来成为刘禅的皇后。夏侯霸逃到蜀汉二人以兄妹相称,所以夏侯霸200年时至少比夏侯氏要大。
当夏侯渊219年死亡时夏侯四杰,夏侯霸理应三十岁左右,但他直到青龙二年(234)才第一次有征战记录。此时的夏侯霸已经四十多岁。我们从这里能够看出,夏侯霸并不是善于征战的战将,一方面可以说他大器晚成,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曹魏宗亲势力已经找不出像样的人才,宗室力量正处于极速萎靡之中。
笔者谈论夏侯霸年龄问题,正是要说,正因为曹氏、夏侯氏两大宗族未能继续涌现强势人物,导致司马懿的上位。宗亲中再也找不出曹魏八虎骑那样的人物,夏侯霸才无奈以四十多岁的高龄初出茅庐成为战场指挥官。可想而知曹魏宗亲力量衰落,加上曹丕、曹叡相继早亡,给了野心家司马懿极好的机会。
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直到249年曹叡去世,与曹爽共掌朝政。曹魏宗室此时竟然找不出更合适的人选,当年曹操在世时宗亲名将如云的盛景已是昨日黄花,此时的朝廷正在重复曹魏篡汉的故事,这一次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事变,将曹爽一派全部处死,独揽大权。紧接着,将征西将军夏侯玄召回京城,削去兵权。眼看着曹魏宗室实权人物接连遭殃,夏侯霸自然心惊胆战。要知道这已经到了249年,依照之前推算,夏侯霸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可形势紧迫,如果他不逃恐怕也会有性命之忧。
反过来,当年杀死夏侯霸父亲的黄忠早已去世多年,黄忠又无子嗣,当年战争的发动者刘备也去世二十多年了,事情已经过去一代人的时间,定军山早已物是人非。反观司马懿,抢班夺权的步伐就像催命符,对曹魏宗亲绝不手软,使夏侯霸痛恨不已。高平陵事变之后扬州地区先后爆发三次大规模反抗司马家篡位图谋的叛变,史称“淮南三叛”,诸葛诞等人也曾积极联络吴国共同举事,实属无奈。
再有,蜀汉皇子论起来是夏侯家的外甥,有这一层亲缘关系在,也能减轻夏侯霸的心理负担。夏侯渊好歹是战场上真刀真枪阵亡的,怨不得别人,相比司马家的阴谋篡权,夏侯霸痛恨哪一个,不言自明。
三国演义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又分为:魏、蜀、吴。当时战火纷飞,英豪迭起,无数英雄竟折腰。
说起三国的英雄,那可真得是人才辈出。下面就我的分析,就演义中的英雄人物,我来给他们排一下座次。
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许褚、孙策、太史慈、夏侯二兄弟、张郃、张辽、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张绣、文丑、颜良、邓艾、姜维……以上均为武者英雄
再介绍一下文班的英雄
诸葛亮、刘备、司马懿、郭嘉、荀彧曹操、庞统,……周瑜虽然是心胸狭窄,也算得上是一位英雄吧
三国英雄先说这些,如有遗露还望给予补充告答!
说到绰号《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可谓比较经典。虽然不似《水浒传》那样人人具备,但却都很符合实际。吕布的三姓家奴代表的是卖身投靠,而又见利忘义,有奶便是娘。且反复无常,专爱杀害主子的最无信义之徒。张飞最瞧不起吕布这种人,阵前相遇出口就是"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浑不把吕布放在眼里。诸葛亮被曹操称为村夫,是一种贬低出身低微的意思。汉代讲究出身贵胄才算显赫,象袁绍四世三公,门外故吏是一种荣耀,令人羡慕仰望。而诸葛亮祖上虽是坐官,但到他这一代做了农民,曹操常用出身的弱点来贬低他。曹操、袁术骂刘备织席编履小辈,吕布骂张飞环眼贼。汉臣骂曹操为操贼。关羽骂孙权为碧眼小儿,紫须鼠辈。其实这些绰号都很形象,作为文学增添了不少趣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