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的背景是这样的——
岳飞有一次派遣部下使者去韩世忠这里送信,得到回信将要回来的时候,韩世忠对这个使者说岳飞老婆:“你回去告诉对岳宣抚(岳飞当时的官职是宣抚使)说,他有结发之妻,现在在我这里嫁给了一个押队(中下级军官)为妻,可以派人来把她接回去。”
岳飞的使者回去后,把韩世忠的话密报给岳飞,岳飞不回答岳飞老婆。
韩世忠便把此事上奏给高宗赵构,岳飞回奏岳飞老婆:
当初我踏着冰雪渡过黄河的时候,留下妻子侍奉老母,没想到妻子两次改嫁,我切骨恨他,已经派人送去钱五百贯,以帮助其财用上的不足,(这是)怕天下不知道原因(骂我负心薄幸)。高宗赵构这才无话。
韩世忠上奏此事严格来说不算是弹劾,但是有点嚼舌根说坏话的意思,推测其原因,或许第一韩世忠觉得既然是结发之妻,岳飞应该把她接回去,现在不接他不认同;第二接不接的总要有个回话给自己,岳飞不理不睬有点不给自己面子。
史料没有记载赵构的反应,但是后来岳飞既然回奏,肯定有一个类似让岳飞“明白回话”的指令。
从岳飞的角度,对韩世忠可以不解释,对皇帝必须要解释。他也说了自己的理由:
1、发妻在危难时候背叛自己,撇下老母,自己无法原谅——岳飞发妻刘氏是岳云、岳雷的母亲,所以同时也抛下了只有几岁的两个亲生儿子。
2、自己在金钱上接济了发妻,这是怕自己显得绝情贻天下人口实。
总之,韩世忠可能因为自己的道德观念以及岳飞与其沟通不畅而上奏,有指出岳飞这样不对的意思,岳飞针对此事对赵构做了相关前因后果的解释,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赵构也没帮着岳飞说话,只是在岳飞解释后理解了岳飞,不再盯着此事。
这事间接反映出韩世忠当时对岳飞不是很友善,同理心也不够,而岳飞不给韩世忠回话也显得有点失礼,这也是矛盾激化的原因。
岳飞对抛母弃子背夫的发妻有恨意也正常,不过不管是因为他所说的怕物议还是毕竟念及是自己儿子的母亲,他给了五百贯这笔数目不小的钱,算得上是做得很漂亮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