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三侠故事出自《唐宋传奇》虬髯客传,是根据零星历史记载而进行演绎的小说,三侠分别指大唐战神李靖与其妻子红拂女张出尘,及结拜义兄虬髯客张仲坚。故事柔情婉转而又豪气横生。隋朝时,元老大臣越国公杨素府第,来了一位身着布衣的年轻人求见,报说是韩擒虎外甥,杨素与韩擒虎同殿为臣,韩虽故去碍于交情,杨素虽权倾天下还是接见了,李靖进来后,杨素也不答礼,横卧在榻上,一双睡眼半睁半闭,美女环绕前后。李靖见状便说风尘三侠红佛女:国公身为皇室重臣,在这四方鼎沸、群雄竞起之时,理应收罗豪杰,竟然这么倨傲接见宾客?杨素一听动容,起身相迎说“老夫多有怠慢,请问贤士远来,何以教我”?
李靖侃侃而谈,痛述炀帝无道,修运河不恤民力,如今四海沸腾,国如累卵,最后提出建议说,要杨素以国家柱石担起责任,辅皇帝治国安天下轻徭薄赋,整饬朝纲。李靖说得头头是道,杨素听得津津有味,思前想后,长叹一声说风尘三侠红佛女:我老了,无能为也。(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又回身拍拍自己的座椅说,你终当坐到这个位置。见杨素不能采纳,李靖只得告辞出来。
意见虽不能被杨素采纳,但年少气盛才气逼人,却也引得美人动心,杨素在旁有一位执拂尘的侍女,见李靖英姿暗自心折,当晚打探到李靖住所,便星夜找上门来,向李靖毛遂自荐愿意当他的妻子风尘三侠红佛女。如此豪爽之人李靖听了也是咋舌,回顾自家身无长物,徒存前人虚荫,又敬红拂女不让须眉的英雄气,二人一拍即合,为怕杨素察觉婢女逃走,连夜私奔出城。
杨素当夜得知,果然派兵大搜,二人连夜不停逃往山西,看看出了长安境,便找客店住宿,连夜奔波,红拂女风尘仆仆,歇店后打开窗户,开始梳洗头发,洗头之时,感觉有人偷窥,抬目一看,见有一虬髯汉子目不转睛的看着她,不慌不忙梳洗完毕,叫上李靖到窗外请此人一同进食。(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闲谈中方知此人名张仲坚,号虬髯客,是江湖中人,胸有大志,专喜打抱不平除恶扬善,正杀了几名贪官赶路,见了李靖红拂气质相貌不凡,也深相结纳互相敬重。闲谈中说及天下乱象已萌,虬髯客问李靖行走天下时,可见到哪些具有帝王之姿的人物,李靖说曾游学到晋阳,见过太原留守李渊的二公子,才识不凡,应可以称为天下之士,将来逐鹿,此人必不可忽视。
虬髯客听了悠然神往,又听了红拂夜奔故事,惊叹不已,坚持要与红拂结拜并请代为引见李世民,(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三人齐奔晋阳而来,住在李靖故友刘文静家,等刘文静请李世民前来叙话,只见李世民“不衫不履,褐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虬髯客见了,心神为之所慑,良久才说,我图天下很久了,看了此人相貌,未来之主十之八九就是他,虽然,还得道兄前来再鉴。
过了几天,虬髯客与一道士再到刘文静府,相坐对弈,过了一会,李渊也来了,“俄而文皇到来,精采惊人,长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也”。道士一见面色大变,推盘站起说,这局棋我输了,不用下了。于是与虬髯客辞别李靖夫妻,以珍宝豪宅兵书相赠,要他们襄助李世民以成大业。他们无法与李家争中原天下,只得出走海外,约定以后,听得海外有消息,便是他们成大事之时。贞观十年,李靖身居高位,正与红拂长谈,忽然报说“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知是兄长虬髯客得成大事,夫妻望空而拜遥祝。
私奔有风险,历史在打脸。
鲁迅认为“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中国小说史略》)想象中的私奔
红拂女,本是隋司空杨素府中歌妓,偶然见到了来杨素府兜售自己的李靖。当夜,她一袭紫衣投奔李靖,两人在私奔途中遇上了一代侠士虬髯客。虬髯客看上红拂,却被红拂四两拨千金以一张好人卡钉在了兄妹关系上。后来虬髯客以全部财产相送红拂、李靖,自己远走天涯。
△电视剧《风尘三侠之红拂女》舒淇饰演红拂
他们三个就是著名的风尘三侠。
红拂慧眼未见良人时,她安心卖艺当歌伎,将未来盘算了无数次。李靖是来寻前程,这事情本身就是一场赌博,命运将红拂推给了他,私奔是另一场赌博而已,输了起码得了个美人,划算。直到遇见了虬髯客,李靖才知原来红拂才是他的前程,他的贵人。
一个美丽又聪明的女人想获得幸福其实并不容易,比如人秀于群的柳如是,她也曾如红拂那样大胆去到钱谦益面前,结果仍是不得善终。我虽为现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子,还是要感慨地说女人的命运受制于男人,某个角度来说嫁人就是嫁给了一种命运。
△明•尤求《红拂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正如同私奔前红拂对李靖说的那句:妾似丝箩不能独生,一心依托于参天大树。
不是每一棵大树都能依靠,红拂深知自己的资本---美丽和聪明,她更会利用自己的资本去得到自己想要的。她敢深夜去敲陌生男子的门,用美丽打动男人的心,让李靖甘愿冒着被杨素追杀的风险与她私奔;她用自己的美丽惊艳了虬髯客,让他爱屋及乌对李靖扶持。
她用自己的聪明将三人行这种危险的关系平衡,稍有差迟,就是武松杀嫂或者杨雄石秀杀了潘巧云的下场。乱世之中私奔之路崎岖艰难,但是有了虬髯客尽心尽力的照顾,置地,送巨资,兵书...这一切对李靖日后功成名就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虬髯客留下的家产,不久之后,李靖便作了长安县功曹。公务之余,李靖用心研读揣摩虬髯客留下的兵书,让他在以后的战争中料事如神。
李靖曾经和太原守将李渊的儿子李世民见过一面,他觉得此人一张主角脸定非池中物,所以带着红拂舍家弃业相投。翻云覆雨的命运往往是因为一个决定便定终身。李靖把身家性命都押在和李世民的匆匆一面上,这场连环赌局红拂最终赢了。李靖跟着李世民打江山,然后做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贞观九年,游牧民族吐谷浑兴兵侵犯大唐边境,六十五岁高龄的李靖又带领大军直驱边境,越过黄河的发源地——积石山,生擒了土谷浑可汗。功成名就的李靖回到羡陂山每日亲自煎熬汤药,悉心照顾生病的红拂,所谓相濡以沫,就是如此。
贞观十四年,在一个秋风肃杀的黄昏,红拂女笑着离开了人世,李靖伤心欲绝,他的心已随着她而去。为了表彰红拂女佐夫之功,唐太宗下令在她的墓前筑起突厥境内的铁山和吐谷浑境内的积石山模型,并命魏征撰写墓誌铭,自己亲手题下“大唐特进兵部尚书中书门下省开府仪同三司卫国公李夫人张氏之碑”的碑名。
一个有智慧的美女一定与对的那个人私奔,一路顺风顺水,有备胎不离不弃,为他们铺好道路后自动消失。从此,英雄和美人幸福生活在一起。
故事里的私奔
△电影《花魁杜十娘》,李嘉欣饰演杜十娘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的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
古往今来的爱情标本,女人似乎认为把自己榨干的爱情方式,才是最纯粹的付出。遇人不淑是女人最大的不幸,而识人不明更是主动犯下的错——《三言二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名妓杜十娘名杜媺,她符合男人对青楼女子的最高标准:容貌倾城,风情万种却纯洁善良;达官权贵皆为她的裙下之臣还能不追求金钱荣华,一心向往真爱。
十九岁那年,她遇上了太学生李甲。李甲仿佛懂得她“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于是他们从皮肉交易升华为灵魂伴侣。
杜十娘瞒住了所有人包括李甲精心策划了这场私奔。她用自己的美貌和性情才华打动李甲,让他沉迷莺歌燕舞男欢女爱中,脱离原本的读书求取功名的轨道。她的身价让出身富庶的官二代李甲最后囊空如洗,京城亲友都知道李甲沉迷烟花,借给他钱等于支持他嫖妓,这是与他当官的老爹过不去。
李甲终于众叛亲离,除了找杜十娘他无处可去,在周遭冷眼中,杜十娘不顾老鸨子的反对顶着压力对他一如既往的温存,李甲很感动。接着,杜十娘让他为自己赎身,她嫁给他从此两人永不分离。这可把李甲吓坏了,是的,吓坏了。饭都吃不起的落魄书生,千金买一笑的京城名妓,前者靠后者的资助绝境逢生倒常听说,后者靠前者获得新生谈何容易?
他越退缩,杜十娘越步步紧逼,用激将法诱使老鸨子开出三百两这样的跳楼价,然后从被子棉絮中拿出了“平生积蓄”一百五十两。这事让李甲的朋友柳遇春很感动,捐助了剩下的一百五十两。
李甲只剩下跟她私奔这一条路。
杜媺带着梳妆台,撕了卖身契。两人坐船南下,行至瓜州,杜媺被邻船的盐商孙富看上了。
孙富真诚地告诉李甲,你花光了钱财以后如何养活这样一个大美人?你父亲岂容你娶个妓女回家?娶个妓女做老婆你前途还要不要?我替你分忧吧,把她一千两银子卖给我...
李甲越听越觉得有道理。
夜已深,李甲垂着头,将这个交易告诉了杜媺。她愣了很久,冷静地说:郎得千金,可觐父母,妾得从人,无累郎君,可谓面面俱到,实在是好主意。次日,盛装的杜十娘站在船头,将梳妆台中价值连城的珠宝一样样展示给李甲看: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她算尽一切,却算漏了一样--人性。这个怯懦无能的男人在命运的转角处给了她最狠的一刀。孙富的几句煽动,情郎立马变为人贩子。她只消打开箱子,李甲会变回情郎,她幻想过千百次的美好未来立刻就来。
杜十娘的私奔之路没有走完,她选择了怒沉百宝箱玉石俱焚,她真的是不想活了。
现实里的私奔
△成都琴台故里:因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传说而得名。传说当年穷书生司马相如还未得志之时,与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就是在此处开的酒铺。
才子司马相如与才女卓文君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而“世俗”中出身的贫富差距简直是私奔最正当的理由。
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就在生活窘迫之时,他的好友临邛县(今四川邛崃)令王吉邀请司马相如到临邛。
临邛县有两位富商,一位是卓王孙,一位是程郑,两家都以炼铁暴富。两位富商听说县令王吉有贵客,于是备下酒宴款待。岂料生活都无法自立的司马相如竟然称病,谢绝赴宴。(“长卿谢病,不能往。”)最后县令亲自上门“司马相如不得已,强往”。《汉书》和《史记》在此处有一字之差:《史记》写的是“相如不得已强往”,《汉书》写的是“相如为不得已而强往”。《汉书》比《史记》多了一个“为”字。“为”者“伪”也。班固用这个“为”字揭示了司马相如假清高不去赴宴是作秀。
酒宴进行到高潮时,王吉将一张琴呈送到司马相如面前:“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史记》载:“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司马相如有生理缺陷——说话结巴,但他文章写得好,琴也弹得好。王吉让司马相如规避了自己的弱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强项。
对音乐的热爱成了文君的软肋。“卓王孙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此句中的“缪”字道出了“琴挑”是司马相如跟王吉事先策划的一个计谋。
司马相如在酒宴上饮酒,弹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酒宴结束后,“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已经深陷情网,于是“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生米煮成熟饭然后私奔的过程中,卓王孙完全不知情,还没来得及提出反对。等到得司马相如成都的家中,卓文君才发现他“家居徒四壁立”。
这时卓王孙听说自己的女儿和司马相如私奔了,如今已经离开临邛去了成都,气愤填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让“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文君当炉,相如洗涤”,他们俩的私奔成为了蜀中美谈,却弄得卓王孙一张老脸没处放,最后只得打发“僮百人,钱百万及嫁时衣被财物”给他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司马相如带着卓文君回到成都无以生存,卖酒为生。酒店开在哪儿不行啊?为什么非开在临邛?就是为了让卓王孙丢人!有钱人最好面子,再不情愿也只好拿钱出来眼不见为净。《史记》载司马相如拿到一百万钱和一百个奴仆后立即关闭酒店,带着卓文君回成都了。
汉代扬雄在《解嘲》中说:“司马长卿窃赀于卓氏,东方朔割炙於细君。仆诚不能,与此数公者并故,默然独守吾《太玄》。”什么叫“窃赀”?赀,财也。窃,指以欺诈手段非法获得。扬雄说司马相如从卓王孙手中得到一百万是他以非法手段从卓王孙处窃取的。东汉的崔駰在《达旨》里顶杨雄:“窃赀卓氏,割炙细君。”魏晋的葛洪在“窃赀”之外甚至还提出了“窃妻”之说。
宋代苏轼在《东坡志林》卷四中说:“司马相如归蜀,临卭令王吉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称病,使者谢吉。及卓氏为具,相如又称病不往。吉自往迎,相如观吉意欲与相如为率钱之会尔。而相如遂窃妻以逃,大可笑...相如,真所谓小人也哉!” 苏轼骂司马相如是谄媚小人并指出:司马相如视临邛县令王吉邀请他赴卓氏之宴是“率钱之会”,即敛钱之宴。
才子负心时依旧充满了才气,司马相如给她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忆。你喜欢提起私奔的往事,你自己慢慢回忆吧。卓文君作了她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怨郎诗》回复他:
相传卓文君还附了《诀别书》一起寄给司马相如。于是,司马相如就回心转意回到她身边。从此,他们成为自由爱情与美满婚姻的典范!这种演变的始作俑者是《西京杂记》,书中给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增添了四个重要情节:
1.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回成都后因生活无着而算计卓王孙;
2. 卓王孙碍于脸面而赠丰厚财物给他们;
3. 卓文君容貌秀美;
4. 司马相如后来变心欲纳妾,文君作诗使其回心转意。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被《史记》、《汉书》、《西京杂记》、《乐府诗集》等文献所载(本文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为准)但是,这些演绎都略过或者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
宋元话本,元代杂剧,至明清传奇,近代京剧等推波助澜,使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他们的故事亦因此成为定式,现代影视剧里更将“私奔”这一充满古典浪漫的情节无限渲染。
私奔有风险,历史在打脸。在今天,私奔故事要么如红拂女,自带主角光环一路开外挂最后大团圆;要么似杜十娘,充满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性的苍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真相,总会被读者和观众看成是有意翻案,刻意颠覆。我们总是不喜欢过分残酷的历史,然而现实却一次次提醒我们--那都是一厢情愿的梦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