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西汉武帝时期主父偃,今天正赶上傍晚,可京城里有一户大宅子此刻仍然是门庭若市,大门口外面排着长队,每一个排队的人都带着个大箱子,不知道要干嘛。“老爷,大门外头都已经排成这样了,这也太招摇了,您这样什么礼都收,万一皇帝怪罪下来如何是好啊?”书房里,一个侍从正苦着脸向这宅子的主人问道。“怕什么?你以为他们是给我送礼呢?他们送的是我这张嘴,只要我动动嘴皮子,这帮人都得完!”中年男子骄傲的说道,似乎根本不把这一切放在眼里。“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啊!这万一?”侍从仍然不放心,想劝劝主人。“没事,我这一辈子四十多年都被人看不起,既然生不能五鼎食,那么死我也要五鼎烹!”男子很洒脱的说着,根本不在意后果。
最终,他为自己的话付出了代价,生前未能五鼎食的他,死时被五鼎烹杀,他就是西汉武帝时的名臣——主父偃主父偃!
主父偃剧照
对于主父偃,人们总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性格直爽,颇有才干的君子;有人说他是睚眦必报,贪钱敛财的小人主父偃。那么,主父偃的一生,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呢?
主父偃是君子——才高八斗建奇功一.推恩令千古流传由于汉高祖刘邦的“非刘姓而不王”的政策,导致西汉王朝在最初的几十年里深受藩王割据的困扰,文帝时期便想要削藩却怕惹众怒,景帝听从晁错建议进行削藩结果酿成了七国之乱,差点亡国。到了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势力依然非常强大,成为西汉王朝的痼疾,汉武帝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推恩令”示意图
关键时刻,主父偃成为汉武帝的救星,他向汉武帝提出著名的“推恩令”,要求诸侯王在去世后把诸侯国除了由嫡长子继承外,其他子嗣也有权力继承。这样一来,削藩的阻力大大减小,诸侯国的实力开始慢慢削弱,到后期,汉武帝直接以“酎金不实”的理由一下子削去上百位诸侯的爵位。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由于主父偃的建议,困扰西汉王朝半个世纪的藩镇割据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二.修建朔方保边疆汉武帝一生大半时间都在对匈奴作战来消除边患。在卫青的带领下,西汉收复了战略要地河套平原。使西汉的首都长安得到了一块屏障,也让匈奴失去了进攻中原腹地的跳板。
但彼时的河套平原还是一马平川的草原,匈奴的骑兵在这里具有天然的优势,为了使这块土地长治久安,主父偃向汉武帝建议在这里修建城市,作为开辟边疆和保卫国家的排头兵。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套平原修建了朔方郡。
朔方郡示意图
朔方的修建,使中原王朝得到了一个坚实的屏障,为之后几千年内中原王朝免受少数民族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偃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上览其说,下公卿议,皆言不便。公孙弘曰:“秦时常发三十万众筑北河,终不可就,已而弃之。”主父偃盛言其便,上竟用主父计,立朔方郡。
——《汉书.主父偃传》
仅靠一个“推恩令”,主父偃就可以在历史上留下他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才高八斗,办事能力极强。从才干上来说,他是一个才士,也是一个君子。
主父偃是小人——贪财树敌终得报一.一朝崛起狂敛财凭借“推恩令”,主父偃成为汉武帝的内臣,默默无闻大半生的他如今成了当红辣子鸡,主父偃开始有些飘飘然。上至朝廷勋贵,下至地主豪强,都来巴结主父偃,不停的给他送礼。按理说,大臣们对这种事应该是比较忌讳的,即使爱财也是偷偷摸摸的,但是主父偃不,他大张旗鼓,明目张胆的敛财,从不遮遮掩掩。
主父偃剧照
因此,他手下的门客也建议他低调一点,别那么张扬,结果主父偃并不在意,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就是要这样做,来一次人生中最后的疯狂!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头看到的那一幕。
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馀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阸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汉书.主父偃传》
二.小人得志广树敌上文曾经说过,主父偃非常有才干,而且他的文笔和口才非常好,因此汉武帝很信任他。得到重视的主父偃开始他疯狂的报复,他经常向汉武帝报告一些诸侯王和大臣们的私事,很多人因此而得到处罚,齐王,燕王,赵王等诸侯王都非常讨厌他。
后来他去了齐国做丞相,原本就是齐国人的主父偃荣归故里,他的很多亲人和故交都来拍他马屁,结果主父偃把这帮人聚集在一起,拿出了五百两金子,说道:“你们这些小人,当年我落魄时你们都看不起我,如今我发达了又来拍我马屁,但你们毕竟和我有关系,这是五百两金子,你们分了他,从此以后我们再不往来!”说罢,把金子随手扔在了地上,拂袖而去。
西汉时期诸侯国分布图
主父偃的一系列行为让他众叛亲离,树敌众多。一朝得志的他不在意亲情,也不在意朋友,面对曾经的朋友他绝交,面对曾经欺负他的人他往死里整。在道德上,主父偃虽然洒脱直爽,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主父偃的悲情——时代造就了他病态的心理一.亲人朋友的人情冷暖主父偃还是平民的时候,他的亲人和朋友都看不起他,整整四十多年他都是在人们的嘲笑和白眼中生活的!人的一生有几个四十年啊!可以说,主父偃的一生就不知道什么是温暖?什么是亲情?
正是由于他长时间没有得到关怀,才让主父偃的内心产生了扭曲,也酿成了他被冤杀的悲剧!
二.政治险恶诸侯王排挤一卷“推恩令”让主父偃青史留名,也让他被西汉的诸侯王们恨到了骨头里。做了宠臣的主父偃不停的向汉武帝揭发诸侯王所做的违法乱纪的事情。最终主父偃被赵王刘彭祖告发贪污,蹲了监狱,丢了性命。
三.汉武帝的政治手腕诸侯王并不是傻子,这种软政策的削藩诸侯王是明白的,因此,很多诸侯国在当时都蠢蠢欲动,一度爆发了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的事情。
汉武帝刘彻剧照
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需要平息诸侯王的怒火,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拿主父偃的人头去抚慰诸侯的怒火。两百多年前,秦惠文王车裂商鞅却不废其法,两百年后,汉武帝做了第二个秦惠文王,而主父偃,就是那时的商鞅!
结语:对于一个人,你很难简单的去回答他到底是小人还是君子。主父偃也是一样,他有才干,提出很多有用的建议,性格直爽从不藏着掖着。但他做事又太狠太绝,以至于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正像主父偃自己所说的那样,他的一生就为了五鼎食或五鼎烹而存在。这样的人生也算精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