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授勋时的少数民族将领赛福鼎艾则孜,共计有35位,他们分别为:
壮族10人赛福鼎艾则孜:上将韦国清,中将韦杰、冼恒汉、覃健,少将卢绍武、韦祖珍、吴西、朱鹤云、黄惠良、覃士冕、覃国翰。
藏族5人赛福鼎艾则孜:中将阿沛.阿旺晋美、朵噶.彭措饶杰,少将桑颇.□旺仁增、凯墨.索南旺堆、黄正清。
满族5人:中将万毅,丁秋生,少将赵承金、郭维城、白志文。
蒙古族5人:乌兰夫、少将吴涛、索立波、孔飞、廷懋。
维吾尔族4人:中将赛福鼎.艾则孜,少将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曹达诺夫.扎伊尔、祖农.太也夫。
土家族2人:中将廖汉生、少将彭飞。
回族2人:少将刘瑞方、刘世昌。
侗族1人:大将粟裕
塔吉克族1人: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
河北省有李大钊,安徽省有陈独秀,江苏省有周恩来,湖北省有李四光、四川省有邓小平、黑龙江省有林枫,吉林省有陈翰章,辽宁省有关向应,湖南省有曾国藩、山东有李清照,贵州省王若飞,山西省有徐向前,河南省有杨靖宇,内蒙古自治区有乌兰夫,浙江省有蒋介石,广东省有孙中山、广西壮族自治区有李宗仁,云南省有唐继尧,台湾省有丘逢甲,海南省有冯白驹,青海省有源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赛福鼎、艾则孜,上海市有陈云,北京市有舒庆春,重庆市有杨闇公,天津市有曹锟,西臧自治区有阿沛、阿旺晋美,甘肃省有李世民,江西省有方志敏,福建省有张鼎丞,宁夏回族自治区有李元昊。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对蜀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是忠臣与智者中的代表人物。而诸葛亮在出山辅佐刘备前,曾自比管仲、乐毅。其号卧龙,和号凤雏的庞统并称,当然和诸葛亮交好的朋友还是不少的,比如有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人。
对于徐庶这个人比较熟悉,这里不用多言,那和诸葛亮交好的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最后的结局如何?
崔州平,即是崔钧,其年少时颇有名声,喜结交英豪,曾为虎贲中郎将,迁西河太守,在董卓专权时,因其父崔烈被董卓所杀害,崔州平于是随袁绍一起在山东起兵以讨董卓。
在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时,虽然当时的人有不少不认同诸葛亮,但是崔州平和徐庶却认为诸葛亮确实能和管仲、乐毅相比。至于崔州平后来的事迹却记载不详。
石广元,即石韬,颍川人,其曾为魏典农校尉。他曾和徐庶一起去到荆州。后来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而徐庶、石广元则去了北方曹魏那里。后来石广元仕任郡守、典农校尉。
孟公威,即孟建,汝南郡人,在孟公威和石广元、徐庶、诸葛亮游学时,孟公威、石广元、徐庶三人在求学时都是务求精熟。但诸葛亮却能观其大略。诸葛亮曾对他们三人说,你们三人的仕途。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他们三人又问诸葛亮能官至何位,而诸葛亮却笑而不答。
在后来游学的时候,孟公威因想念家乡而想回家,这时诸葛亮就说,士大夫要遨游四方。
在三国时期,孟公威入魏为官,官至凉州刺史、征东将军。在诸葛亮一次出兵祁山伐魏时,曾在和司马懿的信件中说,希望司马懿请杜袭替他向孟公威致意。
当然,虽然徐庶、石广元、崔州平、孟公威都和诸葛亮关系不错,而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为诸葛四友,但有关崔州平和孟公威、石广元交集的记载却不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