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好晋文公重耳!我认为晋文公重耳是一名大器晚成的人物,很励志,值得世人学习。

晋文公重耳:晋文公重耳是大器晚成的历史人物吗?

重耳为春秋时期晋国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重耳,他人生算是先甜后苦,才最终尊享荣光。

1人生变故晋文公重耳,踏上流亡之路

重耳人生的分水岭应该是他的四十二岁。在四十二岁前,王子的身份,无忧的生活,算是幸福平淡,而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耳在四十二岁的人生路走得异常艰难。

晋献公年老昏庸,十分宠爱妃子骊妃。在权利的树下躺久了,岂能不想攀摘。因受宠,骊妃动了歪心思。骊妃怂恿下晋献公想废太子,立其所生的儿子溪齐为太子。

晋献公真的十分听从骊妃的话,把太子申生杀了。太子申生死后,重耳和他另外一兄弟夷吾感到害怕,怕被清除,为了保命,逃到国外避难,从此踏上了流亡之路。

2走过流亡之路,终归需回故土

重耳逃跑第一站到了母亲的娘家狄国。因为狄国的保障,重耳在那呆了十二年。在这十二年里,他娶了狄戎女子季隗为老婆,生了两个儿子。在狄国,重耳还认识了很多好朋友,生活得很幸福。

而这幸福因晋献公去世被打破。溪齐继位后不久,他和骊妃很快被杀了。请重耳回去做皇帝,重耳拒绝了。于是,夷吾回去登位。夷吾登位后,派人追杀重耳,以此想消除隐患。重耳又开启了逃亡之路。

重耳带着他的好朋友来到卫国。重耳饿了,向村民讨吃,村民给了他一块土。虽然生气,但他的好朋友认为是好事,土地为国之根本,只有天子才拥有土地,村民献上土,这是好预兆。重耳听后,心宽慰了。

重耳带着人马在齐国安居下来,并娶了女子齐姜为妻。重耳在齐国生活十分开心,不想再动了,并没有斗志,只想安定下来。无奈,他的朋友联合齐女把重耳灌醉,带出齐国。

重耳一行人在曹国受辱,而在宋国受礼待。经过郑国时差点被杀,最后跑到楚国。楚国激励重耳回晋国,并建议他找秦国帮忙。

重耳的流亡之路有惊有险,也有安心与快乐,然而所有的这些都是异国他乡发生的,不如自己国家好,因此最终需要回归祖国。

3秦国助力,踏归国土登位

秦国之前帮助过夷吾登位,后来因为与夷吾产生矛盾,遭到夷吾背叛。

为了培植新的势力,秦国必须重新找到重耳,助他登位,以代替夷吾。而重耳要安稳生活,不被夷吾追杀,也必须回国抢王位。重耳与秦国意见一致。

最后,在秦帮助下,重耳他们回到晋国,重耳登上帝位,称为晋文公。

重耳从四十二岁开始国外流亡,到六十一岁才登上帝位,在这流亡生涯里,不得不说重耳他们是坚强的,不断向着目标前进。

感谢悟空邀请 关于这个问题,我就说说我自己的见解吧,有四点。

晋文公重耳:晋文公重耳是大器晚成的历史人物吗?

1、其实在这场战役中,楚国的实力比晋国要强不少,而且楚国盟友也多,但晋文公能够善于观察形势,并听取先轸等人的正确建议,选择先灭掉邻近晋国的曹、卫这两个楚国的盟友国为突破口,从弱的下手,慢慢打开局面。

2、晋文公知道盟友的重要性,他靠谋略和其他手段争取到了齐国和秦国这两个大国,树立自己的影响力,威慑楚国并拿到战争的主导权,也就夺得了先机。

3、当城濮决战之时,敢于贯彻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主动“退避三舍”,避开楚军锋芒,以争取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主动,诱敌冒险深入,伺机决战。

4、会合齐、秦、宋各国军队,集中起相对优势的兵力;并针对敌人的作战部署,乘隙蹈虚,灵活地选择主攻方向,先攻打敌人的薄弱环节,予敌各个击破,从而获得了这场战略决战的辉煌胜利。

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晋文公自身能力的强大,懂谋略,会政治,身边又有谋臣辅助,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打赢这场战役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