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活到六十五岁,让我想想……那么就没有诸葛亮、孙权什么事啦曹丕是怎么死的!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曹丕于诗曹丕是怎么死的、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魏文帝曹丕只活了四十岁,他能活到六十五岁,那就是公元252年曹丕是怎么死的。这多出来了二十五年,是诸葛亮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不断北伐的时间。是东吴的孙权不断寻求突破的时间,这一年孙权大败魏军。如果曹丕活着,这些事都不会发生。
如果魏明帝曹睿活到65岁,那就没有司马懿什么事儿。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魏第二位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魏明帝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颇有建树,但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广采众女,因此留下负面影响。
看看后来发生的事,就会发现司马懿能够成功是因为曹睿去世过早,曹芳年龄太小,没有实权造成的。曹睿只活了35岁,如果再活三十年,司马懿的权力不会膨胀!在两代君王的努力之下,曹睿将统一全国,励精图治,开创曹氏王朝四百年的基业未尝不行啊!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权臣之所以能够左右朝局,是先王早逝,即位的君王没能掌握政局造成的。武王伐纣三年后就去世,周成王年龄小,所以就有三监之乱,幸亏有周公才使得周朝的天下继续延续。开创400年汉代基业的刘邦,因为有汉文帝汉景帝的持续努力,才使得汉武帝能够成为千古一帝。
对比隋朝和唐朝,就会发现隋文帝虽然厉害,但是隋炀帝和后来的人都没有将政局稳定住。最终导致农民起义,被李渊父子钻了空子。而唐朝的建立者李渊,因为有唐太宗、唐高宗等两代帝王的不懈努力,才使得唐朝继续延续下去。
开创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第一代打江山的人固然辛苦,但是第二、三代君主的励精图治、继续努力则显得尤为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开创者创立的某些规则在继任者身上能够得到延续,也就是说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如果第二代第三代君主未能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那么这个王朝的寿命就会大大的缩短。
这其中第二代第三代君主的寿命因素占很大原因。汉文帝、汉景帝两代君王保证了国家的稳定。为汉武帝的开疆扩土积聚了力量。曹操开创的曹魏政权为什么没有完成了中国的全面统一,并且开创下一个盛世,就是因为曹丕活了40岁,曹睿35岁就死了。两个人的执政时间只有短短的20多年。不说两人都活65岁,哪怕是其中一个人活65岁都能够实现曹魏政权的统一全国的重任,且发展的宏愿。
@正史漫谈 @桐语原创散文随笔 @论史 @悟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