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是民族精神所在抗美援朝是哪一年,因为国内还有大批的公知恨国党的存在,因为还有很多人否定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才是立国之战,中国人站起来不是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上的宣示,而是跨过鸭绿江,将美帝逼到谈判桌前抗美援朝是哪一年。就像彭总说的样西方帝国在东方海岸架起大炮就能征服一个国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当时的力量对比大到超乎人类的想像,因为人的信仰可以使血肉之躯档住滚滚铁流,因为是人而不是武器决定了战争胜负抗美援朝是哪一年。

抗美援朝是几百年来第一次国境外的战争第一次打到并战领了一国首都,而在这之前,大清帝国及民国政府的首都北京南京数次被占领,国人受尽侮辱和屠杀。

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近200000中华儿女长眠于异国他乡,包括新中国的谛造者毛主席自己的儿子,他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血战上甘岭,鏖战长津湖,必将占在人类战争史的珠峰。志愿军的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英雄的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

黄百韬战死后,老蒋倒是真的很伤心,在南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又抚恤妻儿10万元金圆券,在葬礼上讲话的结尾口号是:“黄埔精神不死”!众人听完都是满脸懵逼,因为黄百韬根本不是黄埔出身。白崇禧幸灾乐祸,私下里阴阳怪气地解释:“黄埔精神不死者,黄埔精神——不死——也”,借以挖苦黄埔系将领贪生怕死,死掉的都是杂牌将领。

抗美援朝是哪一年:超11亿人次观看跨过鸭绿江,为什么?

抗美援朝是哪一年:超11亿人次观看跨过鸭绿江,为什么?

抗美援朝是哪一年:超11亿人次观看跨过鸭绿江,为什么?

抗美援朝是哪一年:超11亿人次观看跨过鸭绿江,为什么?

抗美援朝是哪一年:超11亿人次观看跨过鸭绿江,为什么?

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组建时,下辖基本部队第25军(整25师),以及北调而来的粤系余汉谋系统第63、第64军,后拨来李天霞的老部队第100军(整83师)。这里面第25军和第64军原来是日械部队,在豫东战役后因为作战卖力获准换装美械,而第100军早在抗战末期就已经是美械部队,惟有第63军战力和装备均弱。

抗美援朝是哪一年:超11亿人次观看跨过鸭绿江,为什么?

抗美援朝是哪一年:超11亿人次观看跨过鸭绿江,为什么?

也就是说,黄百韬兵团所辖的四个军中有三个都是美械装备,再加上兵团部直属部队,其美械率超过了75%,况且黄百韬比较善战(粟裕对其能力的评价是中等偏上),因此这个兵团看似杂牌,实际战斗力绝不可低估。唯一比较菜的是临时划归第七兵团指挥的第44军,是刘峙特别吩咐黄百韬捎上的绥靖区部队(原属李延年)。

另外一个问题,是黄百韬据守的碾庄圩地区,原本就是徐州东部的重要据点,之前长期驻扎此地的李弥兵团构筑了大量坚固的野战工事。在这片陇海铁路以南、大运河以西的区域中,散落着十几个村庄,当地百姓为了防洪,把民房都建在地势较高的土台子上,村庄外围本就有两到三米高的土墙,李弥的部队又修建了大量碉堡和地堡,预先设置了可以形成交叉火力的战术支撑点。

所以黄百韬虽然被围,却是抢占了一处现成而又完备的野战防区,他将兵团部置于碾庄圩,所部四个军分守东南西北(第63军没逃过运河,被歼),弹药物资可以空投,确实不太好啃。粟裕将军也没有想到黄百韬如此难打,原拟于三天内在急袭中解决掉黄兵团,乘敌立足未稳攻入碾庄,因此华野各纵队一路猛冲猛打,不料一上来遭到重大损失。

1948年11月10日正式发起攻击后,两天下来各纵伤亡普遍较大且进展缓慢。粟裕派往前沿了解情况的作战参谋回来报告说:“黄百韬可真难打啊,100多米宽的正面,就有20多挺机枪,子弹像泼豆子一样,我们的官兵就这样一波一波朝上冲。”——在平原防御作战中,美式速射武器的威力的确不可小觑。粟裕感觉仗打得不太对头,电话里命令陶勇如实汇报伤亡情况,得到的回答是:四纵已经伤亡4300余人。

可别小看这4300人的数字,华野各纵虽有20000多人,可是冲在前面的都是一线步兵里面的战斗骨干,说明各纵战斗部队伤亡至少在三分之一以上。粟裕于是下令停止攻击,夜里召集六个主攻纵队司令员到前指开会,特别说明:“黄百韬兵团已经从运动之敌变为驻守之敌,我军的战法也必须从运动战改变为村落攻坚战,用迫近作业的办法突破敌人坚固的防御阵地”。

当夜,黄百韬接到侦察报告,四面八方有成千上万把铁锹正在拼命挖土。从11月13日开始,我军开始以对壕作业抵进的方式逐一攻击各外围村庄,但是黄百韬也有他的一套,就是丟失一块阵地后,立即调集预备队反击扑,趁我军立足未稳再夺回去。因此经常出现一个村庄各占一半、或者多次易手的情况,战斗异常残酷。

再次苦战两天后,华野攻击部队虽在第44军和第100军的当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在第25军和第64军的阵地前仍然形成对峙状态。徐州的顾祝同、刘峙高呼“大捷”、据说南京的何应钦也大叫:“黄百韬真英雄也”,而杜聿明指挥的邱清泉、李弥兵团在徐东攻击甚急,试图解救黄百韬,整个战场形势非常胶着,华野全军以及粟裕司令员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不过在我解放军的顽强攻击下,黄兵团的外围阵地逐渐丧失,至11月18日华野已迫近敌核心防区,粟裕第二次下令停止攻击,酝酿对敌的最后一击。次日傍晚,我军对碾庄的总攻击开始,配属八纵的特纵重炮团、与纵队炮兵一起,45分钟内发炮6000余发,整个碾庄圩落弹不少于30000发,可谓天崩地裂,蒋军阵地终于崩溃,入夜10时,华野各纵分头突入碾庄。

即便如此,敌陈士章第25军和刘镇湘第64军的残部,仍然负隅顽抗到11月21日黄昏才全部覆灭,华东野战军整整打了13天,粟司令员的血压飙升到200多,华野攻击部队伤亡超过50000人,足见碾庄战役的艰难,称为“血战”毫不为过。

华野各纵队的战后总结和华野名将们的回忆录中,也一致认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打黄百韬是极为艰难和空前残酷的。

陶勇四纵的战役总结为:“此一时期,经历时间之长、战斗类型之多、情况之艰苦复杂、战斗之激烈频繁尤甚”!七十年后回望,仍觉惊心动魄,谨此致敬华野,致敬大将粟裕。